新泰市刘杜镇甜山楂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百年的历史传承,现已成为刘杜地域特色和富民产业,目前,全镇种植面积 2.3 万亩,年产量 3600 万斤。今年,“新泰甜山楂”再获 “全国特质农产品”认证。
近年来,随着山楂产业发展,面临品质下降、品牌效应不足、价格不稳定等问题,发展好、服务好山楂产业是当前党委政府重要发展任务。在山楂特色产业发展上,刘杜镇始终坚持产业化、系统化、融合化“三化”思维,坚持纵向横向“双向”发力,做大做强“种植-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真正让山楂产业成为强村富民的强大引擎,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刘杜模式”。
纵向提升,实现山楂价值最大化。一是提品质。选取 100 亩试验田,聘请省农科院冉昆博士为技术指导员,成立由 “土专家”薛涛牵头的技术服务工作队,对施肥、病虫害防治、剪枝、去芽保果等给予技术指导。大力发展林果托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提升山楂品质。二是育品牌。以三美果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加强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发山楂种植全程追溯系统,数字化展示除草、施肥、剪枝、疏花保果、采摘等山楂种植全过程,做强绿色、有机山楂品牌,主攻山姆、沃尔玛等高端市场。加强与泰安无恙堂合作,发挥泰山元素品牌效应,将泰山黄精和刘杜甜山楂融合,开发黄精山楂膏、黄精山楂酒、黄精山楂茶等新产品,提高刘杜甜山楂知名度,培育高端特色品牌。三是深加工。以农产品加工小微产业园为平台,以三美果业、甜红子食品等 2 家企业为龙头,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建链延链强链,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开发更多符合消费者口味的山楂片、山楂条、山楂糕等创意产品,以及山楂白兰地、山楂葡萄酒、山楂核干馏油、山楂核烟熏液等高端产品,打造省内重要的山楂深加工企业聚集区。
横向延伸,迈向山楂产业多元化。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全镇 2.3 万亩山楂园,林下处于“空白”区,未被开发利用,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坚持向空间要效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亩产效益,实现即不砍树又能致富。湖西,以三美果业为龙头带动,基于现有土壤、施肥、灌溉以及标准化的管理条件,今年发展 300 亩黄精种植,打造林下黄精种植
标准示范园,四年见效,每亩收入保守估计 4.8 万以上,平均每年亩产效益翻番。湖东,在南流泉、北寨、北流泉为试点村,发展 200 亩林下黄芩种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三年见效,每亩收入达到 1.6 万元,平均每年亩产效益增加 70%。二是大力发展山楂叶茶。山楂叶茶具有调节血压、消食化积、活血化瘀功效,是一种养生茶。每年春季山楂树开花前,需要去芽疏花保果,全镇大约产生 12 万斤山楂叶嫩芽,现在基本未被利用,白白扔掉,造成浪费,用其加工山楂叶茶,可实现变废为宝,产生经济效益,按 3 斤嫩芽出 1 斤茶计算,每年大约创收100 万元。目前正与广西农林集团广茗茶厂合作,成立专门技术团队,研发试生产山楂叶茶。三是大力发展山楂树盆景。山楂盆景以红果、白花、老桩造型为核心卖点,四季可赏,春季开花、秋季红果,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盆景市场广阔,单株价格在 100-1000 元,目前已有 2 个盆景大户,培育上千株山楂树盆景,年交易额 100 余万元,下一步,将以三美千亩山楂园为载体,大力发展盆景育苗产业,打造省内最大的山楂树盆景育苗基地。四是大力发展山楂核衍生品。山楂核(青果期采摘)天然呈五瓣或多瓣结构,形似梅花,无需雕刻即具独特纹理,被赋予“五福”“多子”的吉祥寓意,山楂核手串备受欢迎,普通山楂核手串价格在 50-100 元/串,被赋予“野生老树”“矮桩异性”等稀缺元素,高端精品价格可达 300-500 元/串。此外,山楂核还可以加工有机肥料、保健坐垫、药用及保健品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