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大理鹤庆:“133”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08月06日 来源:金台资讯

“以前土地零散种点东西,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把地流转给园区,不仅有租金,在花棚里上班一个月能拿3000多元,下午还能回家给老人和娃娃做饭,这日子踏实!”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金墩乡小白龙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玫瑰大棚里,村民屈政江一边分拣刚采摘的玫瑰,一边笑着说。

这个让屈政江赞不绝口的产业园,正是鹤庆县探索“133”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以小白龙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发展鲜切花、蔬菜、浆果三大产业,在政府引导下实现企业盈利、群众增收、村集体增益。如今,“小白龙”已引来4家企业入驻。

政府搭台:全程护航让项目“加速跑”

“从签约到投产,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就像‘保姆’一样,土地流转、水电接入全帮我们协调,连工人都是村里帮着招的。”昆明花当家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元胜指着连片的玫瑰温室说。该公司投资建设的188亩鲜切花基地,今年3月投产以来已销售玫瑰鲜切花300多万枝,产值超300万元,“这样的效率,让我们对正在建设的二期192亩基地更有信心了。”

这样的“鹤庆速度”,源于鹤庆县委、县政府“筑巢引凤”的扎实举措。依托金墩乡区位优势,鹤庆县规划1400余亩产业园,成立专班全程跟进:从土地流转到水电接入,从资金争取到用工招聘,全程“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少跑腿。

“我们既把企业家们‘请进来’看地、看政策,也带着资源‘走出去’对接企业,更靠服务把他们留住。”鹤庆县金墩乡武装部部长赵轶说,企业落地后,专班随时上门问需求,小到用工招聘、大到资金申报都帮着办。“服务跟着项目走,企业自然愿意扎根。”目前园区已引进4家企业,建成鲜切花基地一期188亩、浆果基地一期500亩、蔬菜育苗基地30亩,二期192亩鲜切花基地和150亩浆果基地正在建设,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

企业赋能:三产联动激活土地效益

在启明云南农业有限公司浆果种植基地,公司农产技术员朱潇伟正指导村民采摘。“我是鹤庆本地的,大学学的是植物科学与技术,实习的时候就在这家公司,现在毕业了,已经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能够带着乡亲们挣钱,特别有成就感。”

“目前我们种植的150亩蓝莓和树莓,今年试挂果就有不错的收成。”基地负责人李四红说,“平时我们基地固定用工40人左右,等到采果期每天要用工150多人,多劳多得,熟练的工人一天能挣300多元。”

不远处的中创弘楚农产品有限公司育苗基地,30亩大棚目前处于修整期,在今年过年期间,这里曾培育出郁郁葱葱的西兰花秧苗。基地负责人杨晓鹏介绍,当时整个基地共育苗约500万株,产值达125万元。从玫瑰鲜切花到绿色蔬菜苗,再到挂满果子的浆果基地,“一枝花”“一棵菜”“一粒果”的产业布局,让土地效益大幅提升。据统计,园区现有产业带动周边300余人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

农民获利:三重收入撑起“稳稳的幸福”

“土地流转出去每亩每年能拿1250元的租金,以后每年每亩还增加50元,在花棚上班一个月有3000多元,年底村集体还有分红,这三样加起来比外出打工强。”村民屈政江算着增收账。目前,园区已流转土地1060亩,农户年获租金132.5万元,租金还逐年增加,让当地农民有了一份稳定的租金收入。

更让村民安心的是“家门口就业”。“以前去外地打工,孩子老人顾不上。现在在家门口上班,骑电动车5分钟就到,还能学技术。”村民屈政江说,她现在既能照顾家庭,每月还有稳定收入。产业园满产后每年可为周边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1100万元以上,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村集体也有了“钱袋子”。园区整合的4385万元帮扶资金建成的设施,产权归村集体所有,企业租赁使用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200多万元收入。“这些钱一部分用于村里公益性事业,一部分给村民分红,惠及全村人。”金墩乡党委书记张蕊说道。

如今的小白龙现代农业产业园,玫瑰绽放、果蔬茁壮,村民笑脸盈盈。鹤庆县的“133”模式,正让“小白龙”真正腾飞,铺就一条政府有作为、企业有活力、农民有收益的乡村振兴路。

责任编辑:吴青
相关推荐
大理鹤庆:“133”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以前土地零散种点东西,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把地流转给园区,不仅有租金,在花棚里上班一个月能拿3000多元,下午还能回家给老人和娃娃做饭,这日子踏实!”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金墩...[详细]

曹县青岗集镇:创新“跨村联建”模式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曹县青岗集镇积极探索村党组织“跨村联建”新模式,通过整合江海、潘庄、青岗寺、新三村4个行政村资源,带动1.1万名群众共同致富,打造出区域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详细]

九龙乡:“玉米+水稻”两驾马车并驾齐驱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近年来,九龙乡牢牢抓住玉米这一助农富民产业,实施奖补政策,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玉米单产提升等多样的社会化主体带动示范项目,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同时,充分调动广大农...[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