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郓城县双桥镇的田间地头处处跃动着丰收的景象。大梁村的冬枣红润饱满,苏庄村的红薯硕大结实,坡里何村的脆梨金黄诱人,唐庄村的猕猴桃垂挂枝头——4个村庄的特色农产品渐次成熟,在“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的推动下,共同绘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作为双桥镇特色产业的“排头兵”,大梁村的百亩冬枣种植基地已成为村民致富的重要依托。连绵的枣树上,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条。皮薄肉脆、甘甜多汁的冬枣凭借优良品质赢得市场认可。为确保“好果子”卖出“好价钱”,村里推行标准化无公害种植,积极对接各类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种植和收购建立起稳定的产销链条,将冬枣产业打造为带动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苏庄村则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走出一条红薯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路径。村里引导种植大户整合闲置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土地500余亩,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逐步构建起从育苗、规模种植到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全程有机管理的加持下,“苏庄红薯”软糯香甜,深受市场欢迎,连以往被忽视的地瓜秧、地瓜叶也成了超市的热销产品。昔日的“土疙瘩”真正变成了“金疙瘩”。更可贵的是,红薯产业从育苗到收获全过程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日均用工近百人,人均日收入约150元,真正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田地间增收”。
坡里何村的梨园中,果香弥漫,引人驻足。金黄的梨子挂满树枝,果农们正为即将到来的“双节”市场紧张准备。近年来,该村着力推动梨产业提质升级,引进秋月梨、“山农酥”梨等优质品种,结合科学种植和精细管理,既保证了梨果的品质与产量,又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村里还积极拓展产业链,融合发展鲜果销售、休闲采摘和农业观光,成功带动3000余名群众增收,梨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动力”。
唐庄村的猕猴桃产业为双桥镇“一村一品”增添了新亮点。百余亩种植基地中,果实缀满藤架,清香四溢。作为新兴特色产业,这里的发展充满活力。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种植后,村里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严格执行绿色种植标准,所产猕猴桃酸甜适中、营养丰富,很快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如今,这片猕猴桃园不仅是村里的“新名片”,更寄托着村民对产业兴旺的向往,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传统种植到多元业态,从单一种植到全链发展,双桥镇4个村庄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一村一品”模式的旺盛生命力。依托本地资源,聚焦特色产业,通过规模化种植打牢基础、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品牌化经营开拓市场,这些村庄打造出的农产品“金字招牌”,正逐步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愿景变为现实,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