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映碧水,田园风光入画来。走进陈家坝镇示范村,错落有致的农房点缀在绿树繁花间,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通村到户,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千万工程”在佛坪县陈家坝镇落地生根结出的丰硕成果。近年来,陈家坝镇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坚持生态打底、产业赋能、治理增效,走出了一条具有乡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生态筑基:让乡村“颜值”与“气质”双提升
“以前村里污水外溢、垃圾乱堆,现在房前屋后都是小花园,住着比城里还舒服!”提及村庄变化,孔家湾村村民黄浩然感慨万千。在示范创建中,陈家坝镇把生态整治作为“先手棋”,下足“绣花功夫”改善人居环境。
全镇统筹推进“五乱”整治行动,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全覆盖,建成村级污水处理站2个,污水治理率达99%。同时,依托自然禀赋,打造农文旅示范园区2个,依托红色文化,建设红色文化活动广场,盘活土地资源,打造“共享农庄”,让村庄既有“绿水青山”的底色,又有“乡愁记忆”的温度。清洁能源推广同步跟进,全镇安装太阳能路灯30余盏,发展光伏产业30余户,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产业赋能:让村民“钱袋子”与“幸福感”同增长
“在家门口的民宿上班,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陈家坝村村民王某的话道出了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陈家坝镇坚持“产业兴村”理念,推动“龙头企业+集体+农户”深度融合,让乡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立足特色农业基础,全镇培育专业合作社10家,打造国家级冷水鱼等特色品牌,通过“龙头企业+集体+农户”模式,带动1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深挖民俗文化资源,开展“鲟游佛坪遇见陈家坝”活动,并推出“农事体验+冷水鱼观赏”旅游线路,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促使冷水鱼代表陕西走出国门,出口越南等地,企业销售额达到400万元。产业兴旺让乡村充满活力,更让村民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治理增效:让乡村“软实力”与“硬支撑”共强化
“村里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矛盾纠纷有人管,我们住着踏实!”这是陈家坝镇村民对乡村治理的普遍感受。示范创建中,该镇构建“党组织领导、村民自治、法治护航、德治润心”的治理体系,让乡村既和谐又有序。
全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推行“党员联户、网格服务”机制,200余名党员带头参与环境整治、政策宣传。创新“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模式,郭家坝村将垃圾分类、孝老爱亲等纳入积分考核,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数字化治理同步升级,建成“智慧乡村”平台,实现村务公开、矛盾调解、平安巡逻线上化,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6%。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文艺汇演等活动,推动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如今的陈家坝镇,村村有新貌、户户有笑颜。“千万工程”示范创建不仅改变了乡村的模样,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下一步,陈家坝镇将持续深化创建成果,让“千万工程”的种子在更多乡村生根发芽,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