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叙事中,济南市立足省会城市资源禀赋,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制度创新破壁垒、产业融合拓路径、科技赋能增动能、生态治理筑根基,同步创新就业模式、提升数字素养,构建起“四梁八柱”支撑、多元要素联动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在这片充满活力的齐鲁大地上,一场以创新为引领的乡村变革正蓬勃展开。
长清区归德街道积极探索“共富工坊+企业”的创新模式,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搭建起家门口的就业增收平台,有效促进了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平阴县东阿镇通过全龄数字素养培育与数字乡村深度融合,构建了“教育启蒙—技能提升—产业赋能—治理优化”的乡村振兴闭环体系,形成了可复制的“数字素养+乡村治理”双轮驱动模式。章丘区白云湖街道依托丰富的金蝉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金蝉养殖、文化旅游、特色餐饮等产业有机融合,形成了以金蝉文化为核心的产业链条。金蝉文化体验馆的建设,不仅推动了产业发展,也为乡村治理带来了新变化。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泉城人民正以创新之笔,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崇德苑“共富工坊+企业”模式
助力家门口就业增收
在长清区归德街道崇德苑社区,一间普通的共富工坊,正悄然织就连通海外的致富纽带。通过“共富工坊+企业”的合作模式,依托归德驻地企业信康制衣,崇德共富工坊成功承接日本童装品牌订单,将“家门口”制作的优质童装远销海外市场。
崇德共富工坊深度嵌入本地童装企业产业链,成为其稳定的代加工生产基地。企业提供国际订单、统一技术标准与核心原料,工坊专注高质量生产,优势互补。目前,首批销往日本的童装订单为工坊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崇德共富工坊为50余位社区居民及邻近村民提供了稳定就业岗位。经过规范培训,工坊成员熟练掌握了符合要求的缝纫技能,月均增收显著提升达30%。“以前打工要出远门,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收入稳定还能顾家!”工坊成员张大姐高兴地说。
凭借严格品控与按时交付,崇德共富工坊赢得了合作企业的高度信任,为承接更大规模、更高附加值的海外订单奠定了基础。下一步,崇德共富工坊将深化“工坊+企业”合作,引入更多技能培训资源,提升村民就业竞争力,让共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针线穿梭间,小工坊连起大世界。崇德共富工坊正以扎实的步伐,将订单式加工转化为村民手中实实在在的收入,让幸福在家门口生根发芽,为归德街道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树立了新标杆。
从幼儿园到智慧乡村
东阿镇让数字素养与数字乡村共绘振兴图景
数字时代的浪潮中,如何让数字红利渗透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这个七月,平阴县东阿镇用一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搭配持续推进的数字乡村建设,给出了温暖而有力的答案——从3岁幼儿的数字启蒙到白发老人的智能生活,从田间地头的产业升级到村委办公室的高效治理,精准化的行动让数字不仅“飞入寻常百姓家”,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数字素养的普及与数字乡村的建设从来不是孤立的行动,而是相互支撑的系统工程。7月14日,东阿镇全民数字素养及技能提升月工作部署会召开,全镇机关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现场参会,各村通过党建e平台同步收听收看,让部署要求直抵基层“神经末梢”。会上明确的“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思路,不仅为数字素养提升画出最大“同心圆”,更为数字乡村建设奠定了协同基础。
科协、教办、农办、文旅办等多部门拧成一股绳:给企业员工讲数字化办公与电商运营,帮学生划数字安全“红线”,教老年人用智能手机、防诈骗;而农办与村“两委”则同步推进数字乡村平台搭建,整合5G网络、智能设备等资源,让“提升方案”既含技能培训,又有基建支撑。正如会议强调的:“不是让群众适应数字,而是让数字主动贴近群众。”
“小朋友们,超市扫码付款时,数字正在帮我们‘算账’呢!”东阿镇中心幼儿园里,一场“提升数字素养守护网络晴空”主题活动正在进行。老师们用孩子们熟悉的场景打开数字世界:指着教室的数字时钟讲“时间密码”,拿起玩具扫码枪模拟“超市付款”,让“数字就在身边”变得可触可感。更贴心的是网络安全启蒙——通过“小秘密不能说”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使用手机时不能透露家庭住址,在他们稚嫩的心田悄悄种下“安全上网”的种子。
同期,云海少年宫暑期托管班也围绕这一主题开讲,让数字启蒙覆盖更多青少年。正如中心幼儿园老师所说:“数字时代的启蒙,就该从娃娃抓起。”
“婶子,按这个键,微信语音就能转文字,跟娃聊天更方便!”7月的东阿大集上,志愿者的方言讲解格外接地气。宣传台设在摊位旁,案例都是村民最需要的,从“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到“微信视频通话”,从“刷单诈骗识别”到“直播卖农产品技巧”。遇到种大棚的村民,志愿者还会顺手点开数字乡村平台的小程序,“你看,这能实时看棚里的温度,手机上就能调通风。”
针对农村老人易受骗的特点,志愿者用“冒充客服”等身边案例敲响警钟;对返乡创业青年,则重点讲解电商运营与直播带货——北市村的粉皮、阿胶等特产通过直播销往全国的故事,成了最生动的教材。大集的烟火气里,数字不仅是生活帮手,更成了增收“利器”。据统计,活动期间志愿者解答咨询200余次,不少村民当场学会了用手机发农产品视频。
数字在东阿镇的渗透,远不止于技能普及。在北市村,数字乡村建设正让“数字红利”从“会用”走向“用好”,形成覆盖治理、产业、康养的全链条赋能。
治理上,“大中小三屏”联动的数字乡村平台成了“智慧大脑”:大屏在电子地图上实时展示村庄数据、监控信息,实现“一屏统管”;中屏让村干部随时掌握村民需求,提高办事效率;村民通过手机小屏能查“三务公开”、一键反馈问题,网格员接单处理的全流程透明可溯。此前村民办事要跑镇里,如今在村级数字政务体验馆,社保、不动产等200余项事项“四端通办”,“往返跑”成了“指尖办”。
产业上,数字技术正重塑乡村经济形态。大棚基地里,自动放风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通过物联网传输数据,村民在手机上就能调控温湿度;北市村作为国家3A级景区,“一码游”让游客扫码查攻略、订民宿,智慧民宿的智能感应系统更成了“吸客亮点”;5G直播不仅带火了“村晚”(吸引超10万人次观看),更让特产通过屏幕走向全国。
东阿镇的数字建设,从来不是“一阵风”。中心幼儿园已计划持续开展数字启蒙活动,大集宣讲将固定为“每月一课”;而数字乡村平台则在不断升级——从农业数据监测到旅游服务优化,从治理效率提升到康养服务完善,数字正从“工具”变成乡村运转的“基础基因”。
当老人用手机缴水电费不再犯难,当村民靠直播把农产品卖向远方,当孩子指着大棚监控屏幕说“这是家乡的数字密码”,东阿镇的实践证明:数字素养的普及与数字乡村的建设,本质上都是让“人”与“数字”和谐共生。这场从生活到产业的数字革命,正让东阿镇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白云湖街道:
金蝉鸣高洁,产业振廉韵
西晋陆云《寒蝉赋并序》中总结,蝉有“文、清、廉、俭、信”五德。其中“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这“五德”饱含着古人对蝉的赞誉,成为人们修身养性、追求高尚品德的精神指引。
白云湖街道辛丰村金蝉文化体验馆以“探寻生命奥秘”为主线,设五大主题单元,其中“蝉意人生”单元解读蝉在传统文化中“高洁坚韧”“破土新生”的深刻寓意,让游客在感受金蝉文化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廉洁文化的内涵。
蝉蜕于秽,以浮游尘埃之外。金蝉,这个小小的生物,承载着白云湖街道的文化底蕴与发展希望。辛丰村党支部充分发掘“林下经济”,将金蝉养殖与果树种植深度融合,形成繁育、养殖、加工、销售完整链条,大幅提升土地效益和村民收入,实现经济多元化绿色发展,金蝉产业为白云湖街道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