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组织“数志先锋·聚力乡村”实践队与“妙语发电站”推普服务队31名志愿者,深入铜仁市石阡县坪地场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数智赋能乡村·知行筑梦振兴”为主题,通过教育帮扶、产业调研、科普宣传等形式,将高校智力资源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动能。
在为期7天的实践中,志愿者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当地发展注入青春活力。“数志先锋”团队开设“思维魔法”课堂,通过“数海领航”学业帮扶项目激发乡村中学生学习兴趣,并为孩子们提供精准辅导与情感陪伴;“妙语发电站”服务队则开展方言纠错、红色演讲等活动,累计覆盖200余人次。
队员们还深入集市开展防灾减灾、禁毒普法宣传,提升村民安全意识。同时,携手当地学生绘制30平方米校园艺术墙,举办篮球友谊赛,以文化体育促进校地融合。
产业振兴是此次实践的重点。队员们走访了坪地场乡3个行政村,系统采集黄花菜种植数据,运用数学建模构建收益分析模型,为农户提供科学种植方案。坪地场乡副乡长甘东表示:“同学们用数学思维为乡村发展破题,这种智力支持非常珍贵。”
实践成果双向赋能,青年学子在服务中深化专业认知。运用数据模型为农户提供建议的志愿者毛银启深刻体会到专业知识的实践价值:“课堂上的假设检验,竟能真实助力乡村决策,数学不再是冰冷的公式。”
“烈日下的劳作让我读懂‘粒粒皆辛苦’,更坚定用专业反哺农村的决心。”参与黄花菜采摘助农的志愿者包均易在实践中升华了劳动观念和报国志向。
坪地场中学副校长龙江评价:“趣味数学课打开了乡村孩子们的思维天花板,这样的实践‘含金量’十足。”
此外,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还与坪地场乡共建“数学教育实践基地”,组建“乡村振兴数据工坊”,持续跟踪帮扶成效,强化成果转化和服务质效。
据悉,此次实践累计开展活动20余场,服务500余人次,他们以扎实行动证明,青春智慧能在乡村振兴中绽放独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