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将青春扎根田野!贵州师范学院“繁星逐梦” 实践团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07月28日 来源:天眼新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尤需青年力量。2025年7月,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繁星逐梦”社会实践团响应时代号召,奔赴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开展“黔山聚力青春行,沃野同心振兴路”暑期“三下乡”主题实践活动。

周覃镇是水族文化核心区与生态农业重镇,承载着马尾绣等非遗瑰宝的传承使命,也面临着“传统文化活化、生态优势转化、特色产业升级”的现实挑战。实践团队紧扣乡村振兴总要求,从非遗传承、生态保护、产业调研、文化凝聚四个维度精准发力,将青春智慧播撒在水乡沃土,为振兴画卷注入澎湃动能。

非遗活态传承:以文化振兴筑牢精神根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马尾绣,作为水族文化最璀璨的载体,其活态传承是周覃镇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支点。在周覃镇幸福社区,“马尾绣影映书签,童心执笔绘振兴”环保实践活动火热开展。实践团成员俯身引导青少年辨识传统纹样:从蕴含古老智慧的“水书纹”,到象征生命起源的“蝴蝶妈妈纹”,每一针精巧走线都诉说着水族先辈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活的热爱。“这不仅是手工课,更是让孩子们读懂纹样背后的文化密码。”指导老师林丽说。

志愿者还拜访了多位马尾绣从业者,从刺绣师到产品售卖者,以及马尾绣非遗传承人潘承慧。潘老师现场展示“以马尾为骨、丝线为肤”的独门绝技,令队员们叹为观止。队员们不仅详细记录了30余个代表性纹样的文化寓意与历史渊源,更与传承人深入探讨“非遗+产业”路径。“能否将纹样融入旅游文创?如吉祥纹钥匙扣、笔记本封面?”这一建议与贵州省“锦绣计划”不谋而合,为古老技艺对接现代市场提供了青年视角。

生态理念落地:以生态振兴擦亮宜居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乡村振兴不可动摇的生态遵循。实践团以“生态弦歌同绘景,乡村画卷共织章”为主题,采用“宣讲+实践”两种模式,努力将生态环保理念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会议室、在村民家中、在周覃镇街道上,队员们结合周覃镇溪流治理、山林养护实例,用“秸秆还田肥土地,乱堆乱放污溪流”等通俗语言,阐明生态保护重要性。面对村民“庭院种树选什么品种”的提问,队员们拿出准备的乡土植物清单,结合气候土壤热情推荐。“以前觉得环保是‘大道理’,现在知道管好房前屋后就是为村里做贡献。”一位村民感慨道。

此外,“垃圾分类织绿意”活动更接地气:展板用图片清晰标注垃圾类型,趣味“投壶”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投掷中牢记生态知识。活动后,不少村民主动清理房前杂物——生态意识正转化为改善人居环境的实际行动,成为生态振兴“从理念到实践”的鲜活注脚。

产业调研赋能:以产业振兴激活发展动能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实践团聚焦周覃镇特色产业——马桑菌种植,深入探寻产业提质增效之道。

走进种植大棚,饱满的菌菇从菌棒中探出。“基地带动87户农户就业,去年亩产收益超3万元,但冷链运输成本高、电商渠道未完全打通。”基地负责人的介绍引发队员深思。通过参观流程、与农户交流,队员们梳理出务实建议:“开发菌菇酱、干货礼盒等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对接高校电商社团拓宽销路”。这些建议紧密结合贵州“农村电商提质增效”政策,扎根于田间地头的真实需求。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产业振兴不是喊口号,必须从地头的实际问题里找答案。”

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认同汇聚振兴合力

乡村振兴,既需物质富足,也求精神充盈。实践活动收官之日,幸福社区篮球场上的“艺彩绽放颂华章”文艺汇演,成为凝聚人心的“黏合剂”。

动感街舞《青春节拍》点燃活力,深情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引发全场跟唱。队员们表演了小品、趣味化学实验等丰富节目,并邀请居民互动。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老人孩子脸上洋溢着笑容。“从老人到孩子都能参与,这才是乡村文化该有的样子。”幸福社区居委会潘主任表示。

这场汇演不仅是才艺展示,更是情感的桥梁。青年学子与本土村民在欢笑中拉近距离,文化认同升华为共建家乡的合力。

青春接力:让振兴力量持续扎根乡土

短短6天时间,实践团用脚步丈量周覃镇的土地,从非遗传承到生态保护,从产业调研到文化凝聚,实践团每一项活动都紧扣乡村振兴需求。

“我们不仅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队员们由衷感慨。从绣娘坚守技艺的执着中,体悟“工匠精神”;从菌农扎根土地的付出里,读懂“实干兴邦”——乡土精神正滋养青春成长。

展望未来,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将持续发挥高校学科与平台优势,常态化组织青年学子深入乡村。通过产业调研、文化传播等服务,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基层实干力量,让青春在田野深深扎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不竭的智慧与活力。

责任编辑:吴青
相关推荐
将青春扎根田野!贵州师范学院“繁星逐梦” 实践团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尤需青年力量。2025年7月,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繁星逐梦”社会实践团响应时代号召,奔赴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开展“黔山聚力青春行,沃野同心振兴路”暑期...[详细]

推进乡村振兴上台阶

“十四五”时期以来,河南把乡村振兴作为“国之大者”,以产业强基作为“压舱石”,以文化铸魂提振“精气神”,以治理增效夯实“承重墙”,在广袤田野上书写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详细]

广东新探索:开创“媒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

本月初,农民日报率先报道了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媒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相关政策文件的横空出世——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台《“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