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沙漠边缘的“稻香奇迹”——和田县百和镇稻香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5年07月25日 来源:中国日报网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有一个曾经被沙丘包围的小村庄——新疆和田县百和镇稻香村。这里原名“阿亚格墩村”,意为“最后一个沙包”,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闭塞,村民生活艰难。然而,短短几年间,稻香村却实现了从“沙包村”到“网红村”的华丽蜕变,成为新疆乡村振兴的典范。

从沙丘包围到绿洲田园

稻香村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依托喀拉喀什河的灌溉,形成了沙漠边缘独特的绿洲稻田景观。但过去由于土地分散、技术落后,水稻产量低,村民收入微薄。2021年起,北京市投入援疆资金超过7000万元,支持稻香村进行人居环境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升级和田园综合体建设。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和土地流转,水稻产量从亩产300公斤提升至600公斤,村集体年收入增加112万元,其中74万元直接分给村民。

“一户一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走进如今的稻香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庭院、特色的民宿和热闹的手工艺坊。村民艾热提·肉孜买买提告诉记者:“以前我种42亩水稻,现在土地包出去了,自家庭院改造成民宿,去年收入5、6万元。”像艾热提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全村130多户中,大部分从事民宿或特色餐饮生意。村里推行“一户一特色”模式,有的开绣坊,有的做抓饭,有的经营民宿,避免了恶性竞争,让家家户户都能吃上“旅游饭”。

北京市援疆项目通过“以奖代补”形式,支持村民改造庭院,保留传统“阿依旺”民居风格,融入馕坑、葡萄架等农家元素,同时引入现代化设施,如天然气入户、下水道改造等,既保留了乡土特色,又提升了生活品质。

从传统农业到“农业+旅游”新模式

稻香村还通过打造旅游品牌和稻田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村里成立了设计公司,开发文创产品,并借助央视等媒体宣传,年接待游客量显著增长。202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600元,比改造前的9800元增长了近50%。

稻香村的成功,不仅在于外部资金的投入,更在于其“造血式”发展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业态,村里形成了“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边疆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稻香村党支部书记庞宇航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产业融合,推动稻香村成为国家3A级景区,并进一步拓展品牌影响力,让更多村民受益。昔日的“沙包村”,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稻香村的蜕变,是新疆绿洲农业与沙漠治理成效的缩影,更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在边疆地区的生动实践。这片沙漠边缘的绿洲,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它的“稻香奇迹”。

责任编辑:吴青
相关推荐
沙漠边缘的“稻香奇迹”——和田县百和镇稻香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有一个曾经被沙丘包围的小村庄——新疆和田县百和镇稻香村。这里原名“阿亚格墩村”,意为“最后一个沙包”,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闭塞,村民生活艰难。然而,短短几年...[详细]

无人机“飞”进四团镇夏家村,“智”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四团镇夏家村的广袤田野上空,无人机划出的不仅是科技的轨迹,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图景。夏家村创新思路,与上海圆梦畅飞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深度携手,以无人机产业为支点,撬动技术、人才、...[详细]

农产品“直通车”助力乡村振兴

2018年以来,商务部每年组织举办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系列活动。记者从24日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底,全国商务系统已累计开展3300多场对接活动,采购各类农产品近1000亿元...[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