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庭院,大有可为。在吉林省德惠市的村屯里,“庭院经济”激活乡村闲置资源,让小小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勾勒出了一幅“美了村庄、活了资源、富了口袋”乡村振兴新画卷。
走在德惠市万宝镇的村路上,在院落空地、房前屋后,一片又一片翠绿映入眼帘,一株株辣椒,花果并茂,沉甸甸的草莓椒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既显现田园之美,又藏着丰收之实。
2024年德惠市制定了《德惠市庭院经济实施方案》,鼓励和引导农户利用闲置资源和空闲时间,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万宝镇庭院草莓椒的种植是其典型代表。
“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那么,如何让这“方寸之地”真正成为增收的“聚宝盆”?德惠市万宝镇这样落笔作答。
因地制宜,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今年,德惠市农业农村局、德惠市万宝镇政府以及村委会负责人带领村民到多地考察学习,进行市场调研,发现辣椒种植市场需求大,比较符合万宝镇实际情况,且相对其它作物风险小,收益却不小。“我就是考察完,心里才有了底,今年在大田里种了7垧地。”村民曹桂荣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村民们头一次种植辣椒,心里犯嘀咕,万一赔了可咋办?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提升村民种植的积极性。万宝镇帮助愿意尝试种植草莓椒的大户建立了两块草莓椒种植示范田,并且在德惠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为愿意种植、符合条件的村民争取到了每户1000元的种植补贴。
有了典型示范,又有了补贴,村民们的心也活泛了起来。76岁的村民曹洪启看到院子里长势喜人的草莓椒,心里别提多高兴。一开始种植草莓椒曹洪启很排斥,后来看到大家都种,他干脆就把院外硬化砖面给刨了,也种植草莓椒。今年曹洪启种了1500棵草莓椒,初步估算收入也在4000元左右。
“为了降低种植风险,最大化保证村民利益,我们采取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自愿”辣椒发展模式。”万宝镇一位负责人说。前期由企业免费提供椒苗,定期提供上门技术指导,并与村民进行订单回收,这些不仅给村民带来保障,也形成了良性发展模式。“一亩地能种4000株辣椒,一个辣椒能产1斤多,每斤最低保底价格1块3,再加上补贴,村民每亩地咋地也能收入7000-9000元。”这名负责人掰着手指头,高兴地算着这笔账。
目前,万宝镇已经有196户村民在自家庭院种植草莓椒,种植面积达300余亩。万宝镇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的工作目标,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草莓椒种植成为村集体壮大、百姓增收的重要途径。
当闲置的土地资源被有效盘活,“微经济”正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布海镇双庙子村的豆角黄瓜种植、万宝镇草莓辣椒种植......“一镇一业”“一村一品”
截至目前,德惠市在全市范围内培育27个产业增收重点村,典型庭院经济示范户共计3000户,发展175万平方米庭院经济,采取先建后补形式,对发展庭院经济并实现创收、增收的农户,经验收合格确认为庭院经济示范户,每户给予1000元扶持资金。
青砖红瓦间,瓜果藤蔓里,律动着最鲜活的乡村脉搏。特色化发展让“院景”持续变“钱景”,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乡村发展的新亮点,把小庭院嵌入乡村全面振兴的大文章,德惠的庭院经济正以“小而美”的姿态,奋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