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在桐荡村、贾戎村的肉牛养殖基地,随着规模化养殖体系的不断完善,昌明镇的肉牛养殖产业正朝着生态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贾戎村依托着1600多米的高山牧场,发展着绿色生态放养模式,而桐荡村的养殖基地,正在探索着“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的圈养模式,以提供优质牧草为主,让牛吃得好、吃得健康。
贵定县昌明镇积极探索着绿色生态循环的养殖模式,通过“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的方式,种植玉米、牧草向基地提供优质饲料,再将牛粪无害化处理后还田,增加土壤肥力,逐步构建起一个绿色循环发展的养殖模式。
“基地肉牛品种为西门塔尔牛,以圈养为主,对饲料需求大,所以利用周边土地种植玉米、牧草等农作物作为优质饲料,节约成本的同时,也能保证饲料的质量以及充足的供应。”桐荡村养殖大户张建介绍说,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养殖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基地去年养殖400余头牛,效益很好,预计9月再补栏500头。
而在贾戎村,兰州大学、贵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到村调研,也在积极开展着牧草种植试点和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为贾戎村140余头放养的本地黄牛提供优质牧草。
绿色、循环、高效的养殖模式离不开技术与政策的支持。
为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昌明镇组建了一支技术服务小队,不定期进村入户,指导养殖户使用疫苗、科学养殖。
昌明镇高级农艺师张学勇表示:“昌明镇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统一采购优质疫苗,通过现场指导、现场教学等方式,帮助养殖户提升疫病防控能力,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同时,昌明镇也在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以奖代补”政策,全力助力全镇肉牛养殖产业,推动肉牛产业扩面增量。以养牛给于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户养殖本地黄牛、西门塔尔肉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镇共有163户脱贫户养殖本地黄牛,12户脱贫户养殖西门塔尔肉牛,形成了“大户引领、散户跟进”的良好发展格局。
据悉,该镇已发展肉牛养殖大户5户,以高山放养和基地圈养为主,覆盖猛安、贾戎、铁锁岩、红光、桐荡、文江等6个村,建成规模养殖场8个,主要养殖品种为本地黄牛和西门塔尔肉牛,年出栏肉牛约1200头,同时流转周边400余亩土地用于优质饲料种植,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下一步,昌明镇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肉牛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技术服务保障,确保全镇肉牛产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