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生态铺底产业旺 乡村振兴绘新卷

2025年07月16日 来源:央广网

近年来,甘肃漳县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山坡上的药材绿得发亮,大棚里的菌菜新鲜水灵,景区里的游客笑逐颜开,村里的文化活动热热闹闹。这一切,都源于当地持续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路子,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漳河两岸徐徐展开。

党建领着大家干 乡村和美幸福多

“党支部带着能人干,我们跟着集体赚!”四族镇的架豆产业火了,这多亏了“党支部+能人+集体”的好模式。全县还照着“千万工程”经验,建了1个省级、4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村里路平了、灯亮了,住着比城里还舒坦。

14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了村里的“暖心站”,干部们在这儿讲政策,志愿者们帮着照顾留守儿童,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村子建成了安居乐业的好家园。

青山绿水常相伴 村里村外换新颜

“你看这新栽的云杉,明年就绿油油一片了!”4月15日那天,东泉乡的干部群众一起动手,种下230亩云杉,还把9.2公里的路边都种上了树。现在走在村里,房前屋后干干净净,大伙儿都养成了护绿爱绿的好习惯。全县算下来,已经种了3000亩面山绿化树,110万株义务植树,光秃秃的山坡穿上了绿衣裳,环境好了,来的人多了,日子自然越过越红火。盐井镇的变化也不小,镇上把大家分成19个网格,谁家有矛盾、村里有事儿,网格员跑前跑后帮着解决,今年就化解了409件纠纷,实现生态保护与基层治理双提升。

手艺傍身底气足 新风拂面人心暖

“免费学了电焊,现在在工地上一个月能拿8000多!”三岔镇吴家门村的汪麦换拿着技能证书,笑得合不拢嘴。今年漳县搞了不少职业技能培训,像他这样学会手艺的有80多人,还有100多人学了挖掘机,凭着本事找到好工作。

地里的活儿也有“科技范儿”,科技特派员经常来村里,手把手教大家种药材、用农机,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5%,老辈人传下来的种地法子,正慢慢变成现代化的新招式。

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县里编排的《打盐舞》,把千年盐民干活的场景演活了,看着就亲切。“戏曲进乡村”“广场文艺周周见”这些活动,走遍了13个乡镇,9.6万乡亲都来看过。小曲非遗传承人李晓艳带着志愿者们到处演出,不光给大家送欢乐,还教村里的文艺爱好者排节目。现在村里订了新规矩,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高额彩礼没人要了,邻里之间和和气气,新风尚吹遍了每个角落。

田里长出“金疙瘩” 家门口捧起“聚宝盆”

“以前种庄稼看天吃饭,现在跟着政策种药材,一亩地能多赚好几千!”在漳县的田间地头,说起特色产业带来的变化,农户们总有说不完的话。2024年,全县中药材种了21.5万亩,蔬菜卖出了11亿元的好价钱,9个食用菌标准化基地里,平菇、香菇长势喜人,6家牛羊养殖场的牲畜膘肥体壮。靠着这些“土宝贝”,1560多户搞规模养殖种植的人家,钱包都鼓了不少。

不光田里能生金,好山好水也成了“摇钱树”。贵清山植物园里,游客们沿着步道赏景,周边农家乐的老板忙得脚不沾地。这个生态旅游项目带活了500多户人家,大伙儿在家门口上班,一年下来人均能多挣2万多元。2024年,贵清山、遮阳山还入选了全国十大户外运动推荐目的地,来了261.32万游客,光全国岩壁攀岩赛就办了80多场,热闹劲儿就别提了。

如今的漳县,山更青、水更绿,产业旺、人心齐,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越画越精彩。

责任编辑:吴青
相关推荐
生态铺底产业旺 乡村振兴绘新卷

近年来,甘肃漳县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山坡上的药材绿得发亮,大棚里的菌菜新鲜水灵,景区里的游客笑逐颜开,村里的文化活动热热闹闹。这一切,都源于当地持续走“生态美、产业...[详细]

加快文旅提质增效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宋争辉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部署,聚焦“两高四着力”,围绕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加强政策...[详细]

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井冈山经开区,陈敏深入联点帮扶企业吉安市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他强调,要加快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对接市场需求,紧跟行业趋势,发挥品牌...[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