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湖南省湘潭县第四届“清廉文化周”——“银发助廉”书画展正式开展。自4年前起,湘潭县的银发艺术家们便以书画为媒,用清雅优美的艺术形式,向大众传递廉洁理念,如春雨般浸润人心。
近年来,湘潭县按照市委“银发人才耀莲城”的活动要求,精心打造212个银发人才工作站(室),吸引1235名银发专家入库,成功走出一条银龄智慧助力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构建银发人才生态圈
湘潭县委组织部高瞻远瞩,构建起“县级-行业-基层”三级组织体系。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牵头县级总站,统筹全局;卫健、教育等行业及湘莲、油茶等产业设立行业总站,精准对接;212个村社、企业基层站点作为服务末梢,延伸触角。
全县388名老干部积极行动,建立51个小区工作站,1800余名志愿者踊跃投身160个小区自治工作。该创新模式成效显著,相关经验被主流媒体报道,还吸引湖北、江西等地20余批次考察团前来学习交流。
银发智慧撬动产业升级
在产业发展的浪潮中,银发专家们凭借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87岁的林业工程师汤守信,带领“科技110”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推广油茶适时采摘技术,让全县油茶产量增加700余吨,帮助林农增收超亿元,用科技为油茶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银发专家汤上与湖南信诺公司携手共建工作室,潜心钻研,成功攻克搪瓷去硝酸盐技术难题。这一突破助力企业荣获中国轻工业科技发明一等奖,企业生产的高端搪瓷材料市场占有率突破11%,销售额跃居全国榜首,在行业内树立起标杆。
非遗焕发文化新生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银发人才同样成绩斐然。石鼓镇油纸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汉宇大胆创新,探索出“非遗+研学+产业”模式,开发出10余类文创产品,不仅让古老的油纸伞技艺焕发新生,更带动年产值突破1.5亿元,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碧泉书院重建过程中,黄忠德、张作奇等银发专家团队不辞辛劳,整理300余万字典籍资料,深入研究历史文化,精心规划设计,重现“湖湘学派”发源地的宋明书院风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长效机制激发持续动能
为确保银发人才工作可持续发展,湘潭县建立“三库联动”机制,即人才库、需求库、项目库协同运作,精准匹配资源,让银发人才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将银发人才工作纳入财政预算,为工作开展提供坚实资金保障;构建起组织部门牵头、老干部门主责、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形成推动银发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银龄有为,桑榆未晚”。湘潭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我爱湘潭我的家——银发生辉”主题系列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银发人才耀莲乡”品牌建设,让银龄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莲乡建设的征程中持续发光发热,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