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数字乡村>>正文内容

数智筑梦千年村 筑梦智乡-BIM建模实践队以AI+BIM之笔,绘雄才故里新画卷

2025年08月04日 来源:周口网

岭南大地,千年古村,正焕发“新芽”。近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筑梦智乡-BIM建模实践队走进肇庆市高要区白土镇坑尾村,以“AI+BIM”为笔、乡土文化为墨,在这片承载厚重岭南文脉的土地上,绘就一幅“科技赋能古建活化、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数字实践图景。围绕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与“数字乡村”建设战略,团队以“画里南天——砚瓦空间诗意再造者”为主题,聚焦“BIM建模+AI赋能”在古建筑活化、乡村空间规划与非遗文化数字化等场景中的落地实践,以建模刻画砚瓦空间的数字诗意,以人工智能演绎岭南非遗的当代表达,用脚步丈量古村的青石板巷道、传统建筑群与家训文化展馆。一场关于“数字+文化”的青春探索,正从这座岭南古村出发。

坑尾村位于肇庆市高要区白土镇,是“广东省首批家教家风实践基地”“广东省古村落”与“最具潜质古村落”之一,也是岭南画派宗师黎雄才的故乡。村落始建于北宋,因地处“坑之末”而得名,千年来共孕育33位功名之士,传承着家风、书风与墨风相融的文脉传统。白土镇是高要区端砚从业人员的核心分布地区,砚雕技艺延绵不绝,非遗文化氛围浓厚。

筑梦智乡-BIM建模实践队通过无人机三维测绘、BIM数字建模规划设计、人工智能数字设计三大技术,为坑尾村历史建筑与空间肌理构建数字乡村建设方案;同步挖掘黎雄才美学精神和端砚文化内核,通过开发VR时空漫游、AI水墨动画短片、“匠砚砚”系列IP文创产品、黎雄才砚台纪念馆空间规划以及实践研究报告,走出一条融合数据赋能、文化唤醒与情感链接于一体的数字化古村更新路径。

【文化深耕,守护古建】

筑梦智乡-BIM建模实践队围绕AI+BIM技术在古建筑活化修复的应用前景,深入坑尾村家训展馆、黎雄才故居、怡和堂书画院等传统古建筑,聚焦“三间两廊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对驼墩、斗拱、托脚及穿插坊等建筑结构进行分析,开展无人机低空测绘与三维建模实操,对古村落进行系统数字重构,建立“可视、可感、可用”的数字坑尾档案,为村落数字化保护和空间更新提供基础支撑。

在此基础上,实践队延伸调研路径,走访高要学宫、阅江楼等岭南古建典型样本,采集榫卯梁架、重檐屋顶与园林构造等建筑参数,尝试构建数字复原模型与虚拟展示系统,在对比采样与建模重构之间,探索出一条技术驱动、文化嵌入、数据支撑的古建数字活化路径。青年以数智为笔,在人文与空间之间,描摹乡村建筑的数字画像。

非遗端砚,技术赋能

筑梦智乡-BIM建模实践队以非遗端砚为切口,走进中国端砚博物馆,系统梳理端砚的起源、演变与文化脉络,沉浸式参观“稽古探源”“紫玉生辉”等八大主题展区,感知“端溪古砚天下奇”的历史厚度与美学价值。实践队围绕“非遗数字化”议题,采集典型图式与造型逻辑,结合BIM建模技术,尝试复原传统砚式结构,建立数字部件库,探索非遗技艺向教学资源、创意产品等多元场景的转化路径。

在梁焕明工作室,实践队与端砚非遗传承人陈宝全面对面交流,现场观摩选石、开坯、雕饰全过程,沉浸体验从一石到一器的匠艺之旅。陈老师以精微刀法还原传统纹样,也以开放态度激励青年以新技术激活古技艺。实践队以此为灵感,设计“砚台主题纪念馆”与文创IP方案,融合黎雄才美学精神与岭南元素,在科技与文化的双向奔赴中,让非遗真正“活”起来。

【红色教育,筑牢信念】

红色教育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成为技术实践的内在驱动。实践队尝试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数字建模、展示设计与交互表达中,让信仰在三维模型中可见、可感、可讲述。以数智之笔承载理想火种,在回应时代命题中书写青年的奋进答卷。

【数智赋能,诗意再造】

筑梦智乡-BIM建模实践队同步策划“黎雄才砚台纪念馆”与“匠砚砚”系列文旅IP规划方案,立足岭南传统文化根基,融合AI图像识别与BIM可视化技术,探索端砚美学与黎雄才精神的时代表达。团队尝试以文化场景再造、纪念性空间设计与互动策展表达,让传统技艺“可视、可感、可交互”,推动非遗由“可展”向“可用”转化,助力坑尾村打造“艺术+旅游体验、艺术+文创、艺术+康养文旅”的综合体。

从实地走访到建模设计,从文化调研到文创设计,实践队将AI+BIM技术引入真实乡村场景,在空间设计、非遗转化与文旅规划中展开了一次跨学科、跨时空的数字探索。他们以一支“数字之笔”,描绘雄才故里的新图景,也在数字乡村建设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属于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筑梦智乡-BIM建模实践队

实践队成员:郭咨恺、罗羽、黄佳淳、林诗盈、方怡、赖嘉裕、李汉涛、雷泽宇

责任编辑:吴青
相关推荐
数智筑梦千年村 筑梦智乡-BIM建模实践队以AI+BIM之笔,绘雄才故里新画卷

红色教育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成为技术实践的内在驱动。实践队尝试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数字建模、展示设计与交互表达中,让信仰在三维模型中可见、可感、可讲述。以数智之笔承载理想火种,...[详细]

AI赋能基层“智治” 湖北移动打造数字乡村治理新样本

据了解,通过村级视频监控网这张“大网”,叠加AI识别技术的应用,平台能够第一时间智能识别溺水、火灾、交通拥堵、人员聚集等安全威胁。[详细]

从智慧农牧场看乡村振兴创新路径

近年来,玛纳斯县将数字农业作为“一号工程”,已打造70万亩集卫星遥测、水肥一体、四情监测、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等为一体的全疆最大数字农田。[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