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连片振兴的齐鲁实践

2025年11月19日 来源:闪电新闻

一村强不算强,村村强才是强。如何破解单村独斗所面临的资源有限、人力不足、发展乏力等困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并首次强调“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

这是一场由“点”向“面”的深刻战略转型,通过整合相邻村庄资源,形成联动发展格局,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对于山东这个农业大省而言,积极探索实践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模式,既是对国家战略的呼应,更是立足省情的必然选择。

在临沂,聚焦片区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已培育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特色产业24个,打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305个,建成“沂蒙乡愁”精品民宿166家。

在菏泽成武,水利、交通、环保等10余项财政资金集中投向3个片区,办成了一批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在烟台莱州,一个包含了10个村庄的“金山银海 和美金城”乡村振兴片区,通过跨村联建,把年总产值做到了惊人的2亿元,集体收入突破3200万元。

片区化不是简单地将地理相邻的村庄绑定,而是通过统一规划、统筹资源、联动发展、协同治理,实现“1+1>2”的效应。一群村庄的抱团发展,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连片振兴的齐鲁实践,抓住了三个关键环节。

党建引领,铸就主心骨。山东构建省市县联动、各部门协同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探索党组织“跨村联建”工作机制,突破了单个村的边界约束,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有效凝聚发展合力,让“各扫门前雪”变成了“同下一盘棋”。

产业联动,锻造强引擎。把地理上的“好邻居”变为产业上的“好伙伴”,每个片区聚焦1至2个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产加销一体、农文旅融合,让片区发展底气十足。在枣庄市峄城区,11个村以石榴为媒抱团发展,构建起石榴种植、盆景栽培、果汁深加工的石榴产业大链条。

要素流动,激活一池水。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如何向乡村汇聚?山东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构建与片区建设相适应的多元化投入、人才引育用、资源资产盘活利用等机制,吸引人地钱等要素向片区集聚,形成全要素推进“五个振兴”的规模效应。

乡村片区化发展,不仅改变了乡村的面貌,更重塑了乡村的吸引力,让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

筑就“幸福圈”。山东按照“30分钟生活圈”标准,实现片区内道路户户通,农村改厕与污水治理统一规划。在青岛西海岸杨家山里片区,10个山村的山水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资源被串珠成链,一体化规划和运营。

传递“暖心度”。在莱州市金城镇城后王家村,75岁以上老人可享受免费午餐,村里的孩子可以免费上幼儿园,周边村的孩子可以享受半价优惠。发展成果惠及“一老一小”,乡村振兴的底色更加温暖。

激发“内生力”。各方聚合力,农民唱主角。山东立足农民群众实际需求,引导农民深度参与片区规划编制、发展建设、协同推进等,激发农民自我管理、参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并把农民满不满意作为制定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农民更大程度参与决策、投身建设、真正受益。

当万千村庄告别“单打独斗”的昨天,携手走向“抱团发展”的明天,齐鲁大地的乡村版图,正被重新定义。从蒙山沂水到黄渤海畔,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片区,如同一个个强劲的动能单元,点亮田野的希望,在齐鲁大地上绘就出壮阔的振兴图景。

责任编辑:吴青
相关推荐
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连片振兴的齐鲁实践

在临沂,聚焦片区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已培育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特色产业24个,打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305个,建成“沂蒙乡愁”精品民宿166家。[详细]

河南获嘉:“农”墨重彩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在万亩高标准农田里,搭载北斗系统的播种机穿梭其间;在同盟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游客们沉浸于非遗技艺与乡村烟火气中。从田间地头的丰收图景到乡村庭院的宜居新貌,从特色产业兴起到文旅融合...[详细]

从“零蛋村”到年入百万村 河南科技兴农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从‘零蛋’村到全面开花,我们的产品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河南安阳市滑县王庄镇大柳树村党支部书记李太建的话语里,满是农业科技赋能乡村发展的底气。[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