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河南获嘉:“农”墨重彩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2025年11月19日 来源:央广网

在万亩高标准农田里,搭载北斗系统的播种机穿梭其间;在同盟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游客们沉浸于非遗技艺与乡村烟火气中。从田间地头的丰收图景到乡村庭院的宜居新貌,从特色产业兴起到文旅融合升温,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正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笔,书写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答卷。

科技赋能,筑牢产业振兴“压舱石”

秋收刚过,获嘉县位庄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田野上,一台台橙黄色的农机往来穿梭,伴随着轰鸣声,翻耕、施肥、播种一气呵成。种粮大户徐方子指着一台正在播种的农机介绍:“这是加装了北斗智能信息终端的播种机,比‘老伙计’好用太多了!”

凑近细看,农机驾驶室内的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经度、纬度、行距、株距等数据。种粮大户徐方子介绍,北斗系统能将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行距误差不超过2厘米,大幅提升出苗率。同时,植保无人机每日可巡检500亩,实时回传土壤湿度与作物长势数据,实现精准管理。

徐方子的2000亩冬小麦在七八天内完成全程机械化播种。他表示,智慧农业不仅节省人力,还提高了产量。作为豫北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获嘉县大力推广北斗播种机、农业物联网等设备,推动农业生产从“会种田”向“慧种田”转变,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在获嘉县,像徐方子这样受益于智慧农业的农户还有很多。作为豫北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获嘉县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推广北斗导航播种机、智能植保无人机等设备,在部分乡镇试点建设农业物联网监测点,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墒情、气象数据,为农户提供精准种植建议。”获嘉县委书记赵明俊说,如今的获嘉田间,农机装了“智慧大脑”,农户拿起“数据手机”,这场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的变革,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理念在同盟大地落地开花,粮食产量实现稳步提升。

文旅融合,激活生态价值“转化链”

“春赏花海、夏摘鲜果、秋观丰收、冬品民俗”,今天的获嘉县,乡村旅游已成为激活生态价值、带动农民增收的新引擎。在冯庄镇望井村,金黄稻田既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更是旅游体验的场景,游客沉浸式参与收割、耕种等农事活动,沉浸式感受田园乐趣。

两公里外的冯庄村,村党支部书记冯志华正带领村民展示传统编织技艺。昔日无人问津的稻秸,经村民巧手编织蜕变升级,如今草编制品年销量达1500吨、年产值超1000万元,既广泛应用于荒漠治理与畜牧养殖,更走出了一条文化创作的延伸路径。

“我们在传统草编技艺基础上,紧跟文旅IP打造热潮,重点开发系列麦秸画精品。”冯志华说。目前,该村已推出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十几个系列数百个品种的麦秸画,产品畅销多地。这些作品以精雕细琢的工艺、巧夺天工的设计享誉业界,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让古老手艺真正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致富法宝”。

同盟古镇的“非遗夜市”上,扎染、剪纸等传统技艺轮番展演,小磨油、红薯粉条等特色农产品供不应求,夜间经济让乡村焕发别样活力。此外,获嘉县还打造了“乡村生态游”“红色研学游”“民俗体验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串联起全县23个乡村旅游点,形成“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的旅游格局。

“体育+乡村”模式拓展消费新场景。在史庄镇西曹庄村的户外营地,亲子露营、丛林探险、田园骑行等项目深受游客喜爱;中和镇举办的农民运动会、广场舞大赛,吸引周边市县群众踊跃参与,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消费。“周末带孩子来乡村体验体育活动,既能亲近自然,又能锻炼身体,比去城里景区划算多了。”来自新乡市区的游客李萍说。2025年,获嘉县累计举办乡村体育赛事36场,参与人数达2.8万人次,“以赛促游、以游兴村”让乡村旅游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

2024年以来,获嘉县系统打造了“村字号”系列活动,有效地盘活了乡村旅游资源。数据显示,重点文旅项目带动效应明显,2025年春节及“五一”“十一”假期期间,该县累计客流量达405.44万人,累计重点监测企业营收达4770.88万元。

凝心聚力,走好共同富裕“振兴路”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让农民过上更富足的生活。获嘉县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核心任务,立足资源禀赋,跳出“单一种植”的传统思维,构建“粮食主导、特色突围、三产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让乡村产业既有“粮袋子”的稳固,又有“钱袋子”的丰盈。

东浮庄村是获嘉县的蔬菜产业村,全村蔬菜种植面积10多亩,有黄瓜、青椒等多个品类。2021年6月,“东浮庄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注册成立,主要围绕蔬菜种植进行运营,依托“组织推动、合作社经营、农户自愿、利益共享”的发展思路,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合作社引领的强村富民新路子。而东浮庄村人居改善与产业振兴并行的实践,也成为获嘉县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缩影。

照镜镇“00后”村支书高志照通过电商直播销售荆花蜜,数小时销售额突破6000元;“80后”村支书王堂龙打造“东仓油烙馍”“东仓老粗布”等品牌,年销售额达100余万元,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成为“流量变现”典范。“县里还组建专家服务团,邀请农业技术专家、电商运营能手等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一对一’指导,让人才‘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获嘉县副县长王荣世介绍道,获嘉县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开展农业技术培训200余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00余人。

如今的获嘉,科技为农业赋能,文旅为乡村添彩,增收为民生加码。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正以“农”墨重彩的笔触,在产业振兴中筑牢根基,在生态转化中激活价值,朝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稳步迈进,一幅宜居宜业、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吴青
相关推荐
河南获嘉:“农”墨重彩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在万亩高标准农田里,搭载北斗系统的播种机穿梭其间;在同盟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游客们沉浸于非遗技艺与乡村烟火气中。从田间地头的丰收图景到乡村庭院的宜居新貌,从特色产业兴起到文旅融合...[详细]

从“零蛋村”到年入百万村 河南科技兴农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从‘零蛋’村到全面开花,我们的产品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河南安阳市滑县王庄镇大柳树村党支部书记李太建的话语里,满是农业科技赋能乡村发展的底气。[详细]

江西新余:鸭蛋全产业链的乡村振兴实践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人和镇,当地依托水资源的天然优势,让咸鸭...[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