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阳曲县黄寨镇录古咀村的万亩果园里,果农韩建云正在自家桃林里忙碌着。“去年光是水蜜桃就卖了8万多块钱,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韩建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个距离太原市区仅20公里的小村庄,正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崭新篇章。
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
录古咀村党支部深知,要想带领群众走好乡村振兴路,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该村现有党员48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1名,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
“我们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以前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单一。”村党支部书记刘智军回忆道,“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先把党组织建设好。”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打造了网格治理体系,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创新联建模式打破行政村边界。在黄寨镇党委的支持下,录古咀村与周边5个行政村组建联建党委,成立太原市陆源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镇党委副书记任公司党委书记,我任党委副书记兼总经理,其他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都是党委委员。”刘智军说,这种模式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联建党委建立了党委议事制、多村联合制、项目运行制等“五大运行机制”,公司党委定目标、领要事、聚力量,为公司运营把准政治方向、发挥政治引领作用。通过公司化运作,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构建了“强村带弱村、抱团促发展”的联动格局。
从“传统种植”到“三园一厂”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录古咀村探索出“三园种植,一厂加工”的“3+1”产业格局,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录古咀模式”。
采摘园里,水蜜桃、苹果、梨等果树郁郁葱葱。果农韩银河说:“我家种了20亩水蜜桃,去年收入超过15万元。村里还帮我们举办采摘节,现在我们的‘碧山水蜜桃’可是名牌产品!”目前,全村种植各类果树3000多亩,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果农人均收入达3.1万元。
大棚采摘观光园中,42栋大棚整齐排列。村民王大妈正在采摘西红柿:“我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每年有租金,还能在大棚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这片占地面积57.69亩的大棚,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7.9万元租金收入,带动36户脱贫户增收8万余元。
中药材种植园里,菊花、党参长势喜人。通过与山西和仁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合作,村里流转236.54亩土地种植中药材,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村集体每年分红4万元。
最让人期待的是在建的甜糯玉米加工厂。刘智军说:“这是村里产业升级的项目,主要是实现甜糯玉米的保鲜储存,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600万穗袋装玉米产品,不仅能优化本村产业结构,还能带动周边村产业发展。”
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
录古咀村在乡村治理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创新做法,让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每天上午11时,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就会飘出阵阵饭菜香。“这里的免费午餐可口又营养。”80岁的牛计贵笑着说:“行动不便的老人还能享受送餐上门服务,真是太贴心了!”
这一变化得益于村里创新的“党建+养老”模式。村里提档升级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70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堂食+外卖”午餐,配备送餐车、保温箱,形成覆盖全村的“30分钟助餐服务圈”。
在党群服务中心,代办员刘超龙正在帮村民办理医保缴费。“我们聚焦医保代缴、证件办理、补贴申请等高频民生事项,开展帮办代办服务,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刘超龙说。村党支部全面推行的便民帮办代办机制,实现了高频服务事项“就近办、上门办”,这种“村民张嘴、干部跑腿”的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了便民利民。
积分制管理也颇受村民欢迎。村民贾银莲拿出她的积分卡说:“参加志愿服务能积分,孝敬老人能积分,甚至做好人好事也能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现在大家参与村务的积极性可高了!”
《录古咀村积分制管理办法》将志愿服务、孝老爱亲、公益捐赠等纳入积分体系,以行为换积分,以积分促善治,凝聚了乡村振兴共治合力。
夕阳西下,录古咀村的文化广场上响起欢快的音乐声,村民们跳起广场舞,孩子们在旁嬉戏玩耍,一派祥和幸福的景象。这个曾经的普通村庄,正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崭新篇章,为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树立了先进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