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济宁市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眼下,一个个特色种植基地硕果满枝,不仅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眼下,鱼台县李阁镇张平村200余亩秋葵喜获丰收,工人们将新鲜采摘的秋葵装袋、打包后,销往全国各大商超。
鱼台县李阁镇张平村党支部书记张宝财:“亩产在6000斤以上,价格在2块到4块之间,总体效益在200万左右。”
而在十年前,张平村还是一个种植结构单一的落后村。群众没有增收渠道。为打破这一局面,2015年,村“两委”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发展秋葵种植产业。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田间管理和产品销售服务,解决了村民种植的后顾之忧。120 余户村民纷纷加入,通过种植秋葵实现了增收致富。
鱼台县李阁镇张平村种植户霍学强:“我今年种了3亩秋葵, 每亩地一年能卖八、九千块钱, 咱的秋葵都卖给村里的合作社,咱的村合作社有最低‘收购价’有保证。”
目前,张平村已发展秋葵种植200余亩,年产量120多万斤,年收益达200万元,带动5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李阁镇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已形成张平村秋葵、文集甜瓜、柳店西瓜等特色产业。
鱼台县李阁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步强:“围绕 ‘特色、高效、绿色’的农业发展方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实现土地效益最优化。”
在任城区长沟镇,特色种植同样红火。范庄村和曹林村打破村域界限,携手合作、连片发展,共同流转土地50亩,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
任城区长沟镇张坊管区主任陈延民:“农场精心挑选种植丹参、连翘等中药品种,这些品种不仅易于种植管理,而且经济效益可观,兼具药用与观赏价值。”
在经营模式上,两村采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村民不仅能享受保底收益和年底分红,还可以在中药材基地打工,获得额外的工资收入,实现了多重增收。
任城区长沟镇张坊管区主任陈延民:“目前,基地已带动50余户村民参与,户均年增收超过1万元,村集体年增收达20万元,真正实现了‘资源’向‘资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