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三抓三促”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年09月22日 来源:央广网

金秋时节,从甘肃庆阳市西峰城区沿西合公路向温泉镇行进,齐楼村设施蔬菜基地渐入眼帘——百余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膜在秋阳下泛着银波。空气里浸润着蔬菜的清甜与丰收的喜悦。

走进大棚,生机扑面而来:螺丝椒挂满枝头,西葫芦青翠欲滴。菜农们穿梭其间,采摘、装箱、搬运,忙碌中洋溢着增收的踏实感。

“我们20棚西葫芦已经上市,日产量大约4000斤,主要发往西安和本地市场,棚均产量超5000斤,产值1万元。”庆阳市崇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齐楼村设施蔬菜基地主管马郭君才笑着说。

齐楼村以“三抓三促”行动为牵引,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耕地、果园、养殖等资源,引进龙头企业,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引领、农企协同发力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全村种植樱桃1100亩、果园2600亩,发展露天蔬菜和设施蔬菜330亩,新的集体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村里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资金,流转土地,建成大棚103座,招引庆阳市崇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种植辣椒83棚、西葫芦20棚,带动70余人就业,年发放劳务工资70万元,预计今年村集体增收11万元。”齐楼村党总支书记齐彦秀介绍。

齐楼村的产业成果,正是甘肃庆阳市西峰区乡村产业兴旺的一个缩影。该区把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坚持党建引领,聚焦苹果、生猪、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健全“班子包抓、技术指导”机制,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党支部带动作用,建基地、扩规模、提品质,并不断推动产业链延伸拓展,创新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健全市场对接服务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系列“组合拳”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截至8月底,全区生猪产业推行正大“三定”模式,30处育肥基地满产达产,存栏11.53万头;苹果产业推广“挖改换”和“双减一增”技术,改造老旧果园8300亩;蔬菜产业设施与露地并重,千亩、百亩基地示范效应凸显,带动全区种植蔬菜9.16万亩;食用菌产业构建“两园三镇八基地”布局,新建生产基地7处,产量突破6500吨。

产业推进有力,乡村建设提质。甘肃庆阳市西峰区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将“夯基础、美环境”作为目标,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示范工程,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创建一批独具特色的和美乡村。在李岭村,农耕文化与生态资源相结合,“一园二馆三基地”产业矩阵让村集体、企业、农户实现共赢;在冉李村,“织梦田园”手工艺工作室通过“网络直播+手工编织”,让50余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在毛寺村,墙绘融入传统文化,“红黑榜”引导文明新风,乡村旅游成为新亮点。

甘肃庆阳市西峰区还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配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今年以来,先后养护农村公路101公里,铺设供水管网380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与饮水难题;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300余吨,村容村貌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的蝶变。

如今,甘肃庆阳市西峰区广大党员干部把“三抓三促”行动作为转作风、提能力、促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特色产业动能强劲,乡村环境宜居和美,农民腰包越来越鼓,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吴青
相关推荐
“三抓三促”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金秋时节,从甘肃庆阳市西峰城区沿西合公路向温泉镇行进,齐楼村设施蔬菜基地渐入眼帘——百余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膜在秋阳下泛着银波。空气里浸润着蔬菜的清甜与丰收的喜悦。[详细]

数字动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秋分时节,金风送爽,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丰收节是活跃城乡市场、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平台,而电商平台的深度参与,让这份丰收的甜蜜跨越山海,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详细]

贵州黄平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近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上塘镇木江村200亩脆红李种植基地里,漫山遍野的李树枝头挂满了果紫红色的果实。农们手提果篮穿梭林间采摘,经过分拣、装箱、称重后,一筐筐新鲜果...[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