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通过农房宜居改造与活化利用,将闲置农房转变为精品民宿、文创空间等,带动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萧山区佛山村、富阳区等典型案例显示,农房改造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实现了"资源变资产"的华丽转身。
【杭州农房改造激活乡村沉睡资源 打造共同富裕新样本】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杭州市将农房改造作为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闲置农房焕发新生。从萧山区佛山村的精品民宿到余杭区跳头文艺集镇的文创空间,昔日沉寂的农房正变身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黄金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因地制宜盘活资源 创新模式激发活力】
杭州市各区县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种农房活化利用模式。富阳区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拆旧建新、带图审批、带图验收"16字方针,打造特色民居村落;临安区作为全省农房管理改革"双"试点,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农房管理效率;钱塘区创新推出"农房租"改革,让4.3万间闲置农房像商品房一样入市。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更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价值转换。
【农房改造带动产业升级 美丽经济成效显著】
农房改造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临平区塘栖村通过改造征迁农房发展民宿经济,单日运营达4万元;淳安县下姜村盘活54宗农房开设党员培训基地,增收320万元;建德市乌石村通过"共富工坊"模式实现120余人就近就业。数据显示,2024年临安区通过农房盘活带动农户增收287.74万元,村集体增收338.13万元,充分印证了"好房子"带来的"好日子"。
杭州的实践表明,农房改造不仅是建筑形态的更新,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通过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让沉睡资源焕发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经验。未来,随着更多创新举措落地,杭州乡村必将成为人人向往的诗意栖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