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贵州丹寨:人居环境焕新颜 乡村振兴谱新篇

2025年08月07日 来源:工人日报

乡村振兴,生态先行。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重要抓手,系统谋划、全域推进,持续开展乱推乱放清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工程,有效破解长期困扰农村环境卫生难题,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的生态根基。

走进丹寨县龙泉镇高要村,千亩梯田层叠如翠,蜿蜒的步道如丝带般穿行其间,串联起古朴的苗寨风情。在鳞次栉比的木屋瓦顶吊脚楼间,村里的保洁员手持扫帚、簸箕,沿着村道清扫,并主动协助村民整理院落。

高要村村民刘忠祥说:“我是负责广场区域,每天打扫一次,遇到垃圾散落或脏污死角,大家就一起集中清理。”

该村美丽整洁的面貌,得益于一套落地见效的精细化治理机制。村里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明确了“门前三包”等责任。科学布局的垃圾分类收集点覆盖全村,专职保洁员队伍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此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闭环管理模式,让垃圾治理治理实现常态化和长效化,村容村貌得以持久靓丽。

该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旱厕基本消除,污水通过管网集中处理,并达标排放。高要村文书刘治波说:“现在我们村里面道路都比较干净,也没有异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兴仁镇摆泥村,村民杨正林一如往常地在自家庭院里忙碌,清扫落叶、浇灌花草。他家的庭院绿意盎然、整洁有序,是该村评选出的环境治理示范户。小院“颜值”的提升,正是全村环境焕新的生动写照。

“人在环境好的情况下,生活也才感到幸福,也才感到快乐。”摆泥村村民杨正林说:“对比以前,现在整个村的环境,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基户户门前本上都是很美丽的。以前的垃圾到处乱堆放,现在全部都打理得整整齐齐的。”

为持续提升环境治理效能,该村立足实际,以“两清两改两治理”夯实环境基础,通过“庭院净化、绿化、文化、特色”的生动实践,创新“党建+妇建+庭院美化”的特色融合。精塑户院之美,辐射带动,集万千“小美”,最终实现乡村“大美”蜕变。

目前,该村共改造厕所500余户,覆盖率超95%,污水治理也覆盖95%以上的农户,生活垃圾清运实现全覆盖。摆泥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小辉表示,后续,将通过院坝会、入户宣传等形式,持续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治理,助力全村发展。

据了解,今年以来,丹寨县组织开展农村卫生大扫除900余次,清理乱堆乱放8500余处,完成残垣断壁清理、修缮73处。目前,全县已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5万余户,普及率达82.38%。建成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5座,在乡村配备垃圾转运车3辆、垃圾清运车11辆、垃圾收集点500余个,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全覆盖。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两清两改两治理”与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因地制宜做好人畜粪污综合治理工作规划,重点解决垃圾转运难点堵点问题,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整村推进”示范村,全县推进改厕、改圈计划。争取在今年年底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丹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昌梅说。

责任编辑:吴青
相关推荐
贵州丹寨:人居环境焕新颜 乡村振兴谱新篇

据了解,今年以来,丹寨县组织开展农村卫生大扫除900余次,清理乱堆乱放8500余处,完成残垣断壁清理、修缮73处。目前,全县已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5万余户,普及率达82.38%。建成乡镇生活...[详细]

千年古县再出发:解码山西中阳乡村振兴“破圈”之道

在吕梁山深处,有2000多年历史的山西吕梁中阳县正悄然蜕变。当地依托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创变剪纸技艺潮赋新生,借助政策扶持壮大黑木耳产业,古老土地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详细]

宁远:立体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密码

宁远县桐木漯瑶族乡依托山乡资源禀赋,巧做“立体文章”,通过空中绿能、地面粮仓、水中珍品的多元产业布局,带动瑶乡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