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抓到底的坚定决心。体育作为乡村振兴中重要的多元力量,不仅是提升村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有效手段,更成为驱动经济活动、培育文明风尚、增强社会凝聚力的综合性载体。
地处湘西边陲的桑植县,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奠基人贺龙元帅的故乡。在这片有着“体育基因”的红色沃土上,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正以蓬勃之势展开,书写着革命老区焕新发展的鲜活篇章。国家体育总局自2023年定点帮扶桑植县以来,这里以“体育+”多元融合为抓手,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打造品牌赛事、推动体旅融合等新举措,走出一条独具桑植特色的“体育强县、赛事活县、体旅兴县”的新路子。
“作为土生土长的桑植人,能在家乡参加‘国字头’的跑步赛事我感到非常自豪和开心。”王冬月在7月举行的“奥跑中国”桑植站比赛结束后说道。在体育总局的帮扶下,“中华益动行”红色体育大会、乒坛大V挑战赛、CBA明星邀请赛、啦啦操全国社区运动会、全国广场舞大赛等30多场高规格大型赛事活动在桑植举行,持续刷新体育热度,带动桑植全民健身热潮。“大型示范加小型多样的赛事共同搭建起桑植的赛事活动体系,让桑植的知名度、美誉度通过体育赛事得到快速提升。”体育总局挂职干部、桑植县委常委宋云飞说,利用体育总局的资源将大型“国字头”赛事落户桑植,既锻炼桑植的办赛能力,也通过举办大型赛事促进桑植体育设施不断完善。
幺姑篮球赛、姑爷篮球赛、村镇篮球赛……一场场酣畅淋漓的“妖气洞杯”“村BA”比赛近日在桑植廖家村镇上演,这就是宋云飞所说的小型多样的赛事。不仅如此,职工足球赛、羽毛球混合团体赛等50多场活动开展,参与人次达40万,桑植县实现了“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项项都精彩”。宋云飞表示,桑植正着力打造具有文化底蕴、优质普惠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构建“政府搭台、村民主角、社会助力、群众受益、经济激活”模式,通过体育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体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柔性引擎和情感纽带。
体育赛事不仅激发了村民们的运动热情,更成为激活乡村经济活力的重要契机,为桑植的发展注入动能。“饮料和啤酒的销量特别好,连库存都销售一空。”镇上的超市老板难掩喜悦。“村BA”篮球赛,场上是夏日篮球狂欢,场下也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据了解,在丰富的体育活动带动下,桑植县2025年第一季度旅游收入同比去年上升18.55%,2025年上半年同比上升8.03%,增速在张家界市的两区两县中排名第一。
乡村振兴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桑植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之外,如今不断完善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成为体育扎根桑植的基础,帮助桑植老百姓养成“多运动、多出汗”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享受到体育带来的活力和正能量。
桑植县洪家关乡卫生院对面的一条小路是周围村民去公交车站的必经之路。以前这条小路周围杂草多,雨水大的时候还存在安全隐患。如今这里建起了河堤,摇身一变成了全民健身休闲驿站。“现在村里建成了这么好的场地,与其在家里闲着,还不如和大伙儿一起打打太极,强身健体。”72岁的汤清艳返乡加入了健身队伍,对这个新建的驿站赞不绝口。
新建全民健身综合运动馆,成为桑植县“享运动、享健康”的标志性工程;提质升级县城梅家山体育公园,年入园锻炼人次超过50万;澧水、郁水健身步道实现闭环,公路慢行道、健身步道、全民健身驿站串珠成链,实施35条健身路径、1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桑植县公共室内体育馆、体育场地均免费开放,贺龙体育馆里羽毛球、气排球、篮球、乒乓球等健身项目一应俱全,年健身人次超过100万。据悉,桑植县新增公共体育场地面积24.4万平方米,增长28.87%,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8平方米,增长29.15%。
“全民健身场地建起来了,体育比赛开展起来了。渐渐的,村里打麻将的人少了,跑步、打羽毛球的人多了,村里的全民健身氛围也浓了起来。”体育总局奥体中心挂职干部、洪家关村驻村第一书记肖西岩说,“让村民们过上健康的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体育,正成为这片红色土地上最动人的风景。未来桑植将继续探索“体育+”模式,让体育基因深深融入桑植的产业血脉、乡村灵魂和百姓日常,走出一条以体育为支点撬动桑植乡村振兴的可持续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