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东头村成方连片的葡萄大棚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浓浓果香扑鼻而来。种植户们正忙着采摘、装箱、称重,发往全国各地,一幅产业兴、乡村美、果农富的甜蜜画卷正悄然展开。
“我们的葡萄在6月底就开始成熟了,因为有多个品种,采摘季可以持续到10月初。”葡萄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孝礼乐说。目前,东头村葡萄种植户已增至600多家,种植面积超过1500亩,辐射周边村庄4000多亩,年产葡萄3000多吨,已发展为集生产、销售、观光、科教于一体的大型葡萄种植基地。
近年来,牡丹区因地制宜,多方发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农业提档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让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更有力,一个个特色产业正绽放为带动乡村振兴的“产业之花”“富民之果”。
牡丹区注重激发人大代表在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凝聚产业发展合力,以市人大代表王封、区人大代表赵文双等为引领,着力打造“代表+企业+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牡丹区人大常委会还在王封的龙池牡丹实业有限公司设立龙池牡丹人大代表活动室,经常组织专业人员针对观赏牡丹的花相提升和油用牡丹的产量提高,芍药鲜切花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产业发展规划等议题,多次开展研讨交流。围绕“牡丹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进行座谈,集思广益,提出了突出品牌建设、壮大乡村旅游、延伸产业链条等针对性意见建议,为牡丹产业发展专业代表小组工作提供了专业指导和有力支持。
牡丹区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农旅融合”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给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黄集镇紧紧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坚持试点先行,通过培育发展一些有产业基础的村进行示范带动,取得较好成效。目前,全镇形成了东赵寨村茄子、耿寨村金银花、毕寨村彩虹西瓜、安陵村和前张集村的红色旅游等多个特色产业村,带动富民强村。
小留镇马村集村是黄背毛木耳种植特色村,10余座标准化大棚整齐排列,菌袋上一簇簇巴掌大小的木耳长势良好。“我们种植的黄背毛木耳销售的范围很广泛,凭借肉质厚实、口感爽滑的优势,远销四川、广东、贵州等地,特别是成为川渝地区火锅食材市场的抢手货。”据基地负责人马保坤介绍,每个大棚年产干木耳1.5万斤左右,能卖到16万元以上,刨去各项生产成本,净收入在8万元上下。
牡丹区还通过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流通营销、品牌推广有机融合,实现“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加快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