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青耕先锋,志绘新程”乡村振兴促进团于2025年7月17日,前往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在保坪村书记代小月、袁超与促进团指导老师梁姣、文福莉的带领下走进农家院落开展“助农脱粒展实效,创新直播促振兴”主题实践活动。
金秋丰稔:指尖跃动的青春力量
促进团成员在代书记的带领下行至一家农户时,恰巧看见年迈的老人正在院子里艰难地进行玉米脱粒。由于家中缺乏劳动力和机械设备,大量待处理的玉米棒堆积如山,脱粒工作进展缓慢。面对这一情况,团队成员立即自发投入帮扶工作,虚心向老人请教传统脱粒技艺,认真学习“拇指推粒法”和“棒槌敲打法”等实用技巧。
在农户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有的负责脱粒,有的负责装袋搬运。经过3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帮助农户完成了积压的脱粒任务。此次帮扶行动不仅切实解决了农户的实际困难,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责任担当,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图为农户为促进团成员做示范
图为促进团成员做玉米脱粒工作
图为指导老师梁姣做玉米脱粒工作
图为指导老师文福莉做玉米脱粒工作
金玉满堂:直播镜头里的丰收韵律
一场别开生面的“金玉满堂丰收记”直播活动在农家院坝火热开启。保坪村党委书记代小月手持金黄的玉米棒,热情洋溢地向镜头介绍:“欢迎来到保坪村!今天,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的青年学子们将三下乡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用双手感受丰收喜悦,以创新方式助力乡村振兴!”简短有力的开场白,既点明了“青年服务乡村”的活动主题,又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深入基层、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图为代小月书记直播促进团成员玉米脱粒
镜头转向热火朝天的劳动现场:金灿灿的玉米堆旁,青年学子们动作娴熟,拇指轻推间,饱满的玉米粒如珍珠般纷纷滚落。伴随着清脆的“嚓嚓”声,金黄的玉米粒很快堆积成小山,展现出当代青年务实高效的精神风貌。这场别具一格的农事直播,巧妙融合传统农耕与现代传播方式,既生动展示了保坪村的优质农产品,又彰显了青年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的新活力。
金秋善始善终:青春绘就的文明底色
在完成玉米脱粒工作后,促进团成员们主动帮助农户清理院落中散落的玉米芯。团队成员分组协作,手持扫帚、铁锹等工具对院落进行全方位清扫,不放过任何卫生死角。在清理过程中,大家同步协助农户整理农具、归置杂物,将散落的玉米芯科学集中归拢,并按照农户实际使用需求,将其整齐码放在墙角指定区域,保留了农家特色。
图为团队成员收集玉米芯
通过团队成员的整理,原本杂乱的院落焕然一新。团队成员在作业过程中,尊重农户生产生活习惯的原则,所有堆放点位均经过与农户充分沟通后确定,确保布局合理、取用便捷。这种从生产劳动到环境整治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既体现了服务团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立足实际、务实高效的服务理念。
图为团队成员堆放玉米芯
汗水浸润乡土,青春共绘新章
此次助农活动创新构建“生产帮扶+环境整治+文化传播”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既解决农户实际困难,又展现新时代乡村风貌。正如指导老师强调:“青年助农贵在实干、重在创新、成在共情”。下一步,团队将与先锋镇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乡村文化宣传、农产品电商推广等系列服务,持续深化校地共建内涵。我们将以实际行动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中,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通讯员:文福莉、曹舜理、冉梦平、曾礼岗、蔡怡璇、龚文振)
图为保坪村党委书记代小月(后排左四)、第一书记袁超(后排右四)、农户(后排中)和促进团成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