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近年来,浙江淳安县紧盯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先谋先行建立多维动态分析模型,科学研判村级组织运行,精准制定一村一策,助力后备人才成长成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班子配备准起来。村“两委”班子选配如何,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这架“大车”能跑多远、跑多稳。组建调研组对乡镇蹲点调研逐个“会诊”,从会场到现场,全面掌握各村情况。构建集“空岗数”“后备人才缺配数”“常住党员数”等指标于一体的“多维动态分析模型”,按后继乏人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实行红、黄、绿三色预警,实行“每月监测—动态预警—即时干预—按期销号”。对红色村和重点黄色村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亲自牵头开展提级研判,逐村逐人过筛,逐一分解剖析,逐个开具“药方”,将村级组织建设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实现干部表现心中有数、班子配备精准高效。
能工巧匠聚起来。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本地党员熟悉了解本地环境,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是乡村振兴的“金种子”。依托多维动态分析模型,科学研判现任“两委”干部和后备人才情况,在现任村“两委”中留一批、后备人才中用一批,持续从在外优秀人员中引一批,从青年党员中育一批。探索农村在外优秀青年入党“双向培养”机制,通过双边互动、联合培养,畅通在外优秀青年入党渠道。成立在杭流动党员党委,加强与在杭流动党员联系,力促“旅雁归巢”。结合对外招商会、人才恳谈会等,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发展、回村任职。创新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培养计划,吸引年轻大学生参与村级事务。实施寻找淳安“乡村共富合伙人”等行动,出台新农人“1+14”政策,引入懂农村、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参与乡村运营。
搭建平台用起来。人才使用是最好的激励。创造各种条件,积极为引进的人才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让后备人才真正有“用武之地”。注重村级组织后备人才教育培养,根据后备人才的个人特长,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锻炼。着重提升后备人才能力素质,安排主职后备人才参加学历提升计划,安排村后备人才到县内外先进村跟班实训、乡镇机关挂职锻炼。建立后备人才设岗定责制度,引导后备人才参与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纠纷调解等工作,强化村级事务一线淬炼。对后备人才的执行能力、短板弱项和突出贡献“精准画像”,择优推选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使村级组织后继有人、乡村振兴发展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