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温州大学“青耘”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洞头鹿西岛,围绕“数字技术赋能海岛发展”主题,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沉浸式社会实践。团队依托创新创业学院创业管理微专业,聚焦科研实践与文化传播两大模块,以项目驱动推动“AI + 乡村振兴”落地生根,用青春力量为鹿西岛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AI 赋能乡村振兴:AI 宣传短片勾勒了鹿西岛前世今生
在文化传播层面,团队围绕“讲好鹿西故事、塑造海岛形象”展开深度策划,推出了AI 宣传短片《花园鹿西·离岛慢城》。
这部AI 宣传短片精准呈现了鹿西岛的生态风貌与文化肌理,生动勾勒出其前世今生。曾经的鹿西岛,或许是一个偏居一隅、鲜为人知的海岛,岛上居民多以传统渔业为生,生活节奏缓慢,外界对其了解甚少。而如今的鹿西岛,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逐渐蜕变,凭借着独特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正朝着“花园鹿西?离岛慢城”的目标迈进。短片通过AI 技术,将鹿西岛过去的质朴与现在的活力巧妙融合,让人们得以清晰感受这座海岛的发展变迁。
直播与短视频发力:宣传鹿西风景带动黄鱼产业
团队通过“我在鹿西当岛主”系列图文与短视频,在各大直播和短视频平台构建起青年友好的文旅传播矩阵。他们镜头下的鹿西岛,有着绝美的海岸线、清澈的海水、丰富的海洋生物,每一处风景都令人心驰神往。这些宣传内容不仅让更多人知晓了鹿西岛的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更带动了当地特色黄鱼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线上平台了解到鹿西岛的黄鱼,订单量不断增加,为当地渔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让“风景”变成了“生产力”。
深入走访调研:为岛上教育与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科研实践层面,团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走访调研。
团队实地走访鹿西中心小学,与扎根海岛教育35 年的刘玉飞校长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到岛上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及师资力量短缺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团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提出了一些引入线上艺术课程资源、与高校艺术专业建立合作帮扶等建议,希望能为海岛教育的发展助力。
团队走进鹿西乡政府、企事业单位,深入访谈当地居民,倾听他们对村庄公共空间建设、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的需求和想法。居民们的心声为团队后续提出关于海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提供了重要依据。
团队调研妩人岙声波海洋牧场,与黄鱼产业老总交流,探索智能渔业的发展逻辑与生态价值。针对黄鱼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团队提出了一些运用数字技术优化养殖、销售流程等方面的思路。
团队聚焦乡村教育生态、渔业数字转型与海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鹿西发展注入了青年视角。
实践期间,温州大学党委书记钱强、团市委书记谷川亲临慰问。他们详细了解了团队的实践内容和成果,对团队在科研实践和文化传播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这给团队成员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为期七天的沉浸式社会实践虽然短暂,但温州大学“青耘”暑期社会实践队收获颇丰。他们通过科研实践深入了解了鹿西岛的教育、渔业、文化等多方面情况,并形成了有价值的调研报告;通过文化传播,借助AI 技术和新媒体平台,有效提升了鹿西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了当地文旅和产业发展,切实助力了乡村振兴。
未来,青耘实践队将继续以真实走访为锚点,以数字化叙事为桥梁,在鹿西岛书写了“AI + 乡村振兴”的青春篇章,不断探索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春与科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