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乡村振兴网>> 要闻>> 乡村振兴>>正文内容

湖北丹江口:一片“金叶”的乡村振兴三部曲

2025年11月12日 来源:鲁网

在丹江口市的广袤田野上,季节的画笔描绘着不同的色彩。

深秋时节,驶入习家店镇五龙池村,一条新硬化的水泥路在千亩烟田与金黄油菜单间蜿蜒,勾勒出田园的静好韵律。

植保无人机在空中划过优雅弧线,崭新的烟农服务中心里,人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期待。这片曾经的“补丁地”,在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的精准帮扶下,正奏响一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三部曲。

方波与他的“家庭农场”

“过去土地不连片,种地赚不了几个钱,人都往外走。”改变,始于一场静悄悄的“土地革命”。

面对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土地撂荒风险加剧的困境,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开出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良方。

该局通过“三权分置、利益共享”的创新模式,将分散在各家各户的土地重新“编织”起来。

村民以土地承包权或资金入股,村集体则以闲置的资产、资源抵押入股,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集体与个人的命运前所未有地同频共振。

这场变革,让千亩零散土地重获新生。

今年56岁的方波,是习家店镇五龙池村的老烟农,也是这场土地变革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多年的种植经验,让他熟练掌握了从移栽、植保到分级的全套技术,是十里八乡公认的种植能手。

他敏锐地抓住了合作社整合土地的机遇,将其他外出务工乡亲撂下的土地流转过来,发展起了规模达70余亩的家庭农场。

“前段时间雨水是挺频繁,但咱们这烟田规划得好,排水通畅,烟叶长势一点没受影响,你看这一片片,多肥厚宽大!今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

方波乐呵呵地站在田埂上,一阵凉爽的风吹过,漫坡遍野的烟叶如绿色的海洋般碧波涌动。

“采收、晾制是辛苦,但种植收入有保障,算下来,比很多人出去打工挣得还多!”规模化的经营,不仅让他自家收入稳定,还吸纳了村里一批劳动力就业,实现了共同增收。

“以前冬天田里就长满杂草,看着都心疼。现在烟叶收完立马种上油菜,既能养地又能卖钱,一举两得!”村民齐红莲指着那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仅去冬今春,全村冬闲田利用率就超过了90%,仅油菜种植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超过20万元。

费喜安与他的“智慧农业”

土地规模化经营,对技术和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指导建设的烟农服务中心,成为了这场农业转型升级的“智慧大脑”和“中枢神经”。

烟农费喜安是这套现代化服务体系的典型受益者。作为一名“85后”新农人,他于2020年结束外出务工生涯返乡创业。

一次与村民的闲聊中,他了解到丹江口市种植雪茄烟叶有着诸多优惠政策和良好前景。经过慎重思考,他大胆开启了雪茄烟叶种植之路。

“创业初期确实遇到了不少技术难题,多亏了烟站的技术员,随叫随到,耐心指导。”费喜安说。

在烟草行业各项扶持政策和乡镇产业帮扶带动下,他靠着肯学肯干的劲头,种烟规模越做越大,效益也越来越高。

最让广大烟农称道的,是覆盖全程的生产托管服务。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筛选了一批信誉好、设备全的专业服务组织入驻平台,烟农通过手机APP就能轻松预约耕、种、管、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专业化服务。

“现在种地真是方便多了,手机上一点,拖拉机、植保无人机就按时来了,咱也当起了‘甩手掌柜’!”费喜安笑着说。在他身后的烟田里,现代化农机正有序作业,勾勒出智慧农业的新图景。

今年,丹江口市雪茄烟叶种植面积已达2800亩,惠及烟农100余户。在烟草部门的积极探索和持续推动下,农民种植收入稳定增长、户均收益持续增加、多元产业蓬勃发展……一条“主业稳增收、多元促增收”的农民增收新路子越走越宽广。

余建成和他的的“红火日子”

均县镇三里坡村的余建成,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忆起过去,他感慨道:“那会儿日子过得紧巴巴,一家人挤在破旧的老平房里,看不到啥希望。”

转机发生在他开始坚持种植雪茄烟叶之后。凭借勤劳和政策的扶持,他每年种烟收入稳定在5万元以上,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硬化被列为头号工程。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积极奔走,多方争取资金,对村里主干道进行了全面硬化和升级,并同步修建了排水沟,彻底解决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尘”的窘境。

如今,笔直平整的水泥路直通田间地头和家家户户,它不仅是产业运输的“动脉”,更是通往村民心坎的“舒心路”。

余建成家不仅翻修了房子,青瓦白墙,房屋宽敞明亮,液晶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等现代家电一应俱全。“在我们村里,不少农民都靠着种植雪茄购买了小轿车、盖起了楼房、供孩子上了大学。如今,我们烟农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幸福得很嘞!”他的故事,正是丹江口市广大烟农依靠这片“金叶”实现命运转折的生动缩影。

“现在路修好了,水通到了地头,环境美了,晚上能散步锻炼,闲时能看书学习,日子越过越舒心!”村民柯尊祥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一片小小的雪茄烟叶,激活了一方产业;一套创新的服务体系,富裕了一方百姓。五龙池村的探索,成功打造了“组织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人性化扎根”的乡村振兴样本,其经验已在丹江口市多个烟叶产区生根发芽,带动着17个行政村共同发展“烟叶+”复合产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不再是桃花源中的遥远幻想。在丹江口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片历经变革的“绿叶”,真正成为永不褪色的“黄金叶”,让乡村振兴的画卷越绘越精彩。

责任编辑:杜烽
相关推荐
湖北丹江口:一片“金叶”的乡村振兴三部曲

“采收、晾制是辛苦,但种植收入有保障,算下来,比很多人出去打工挣得还多!”规模化的经营,不仅让他自家收入稳定,还吸纳了村里一批劳动力就业,实现了共同增收。[详细]

守好乡村振兴“钱袋子”

乡村振兴资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就持续深化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等方面突出问题治理作出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关键环节,...[详细]

京郊蝶变 “百千工程”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乘着“百千工程”的东风,不少京郊村庄从闭塞的“小地方”蜕变成了具有综合功能的新型乡村社区,民宿、村咖、非遗工坊、休闲乐园、星空露营等乡村消费新场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