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东明县刘楼镇通过精准施策、土地流转与订单农业相结合,不仅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还有效解决了村内老年人就近就业增收的难题,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在东明县刘楼镇宋庄村,秋葵成方连篇长势喜人,眼下进入秋葵集中采摘季,当地村民化身采摘工人,早早将秋葵采摘、分拣、打包、装车发往食品工厂。
东明县刘楼镇村民石雪莲:“老的不要,弯的不要,达不到标准的不要。我们分拣秋葵的目的就是达标为准。”
2024年1月,宋庄村在当地政府与省派第一书记的带领下,确定了以秋葵、菠菜套种为主的发展模式,经过充分走访调研,宋庄村省派第一书记韩文涛了解到村里老年人增收就业愿望比较强烈,根据土地性质开展特色种植。
省派第一书记韩文涛:“进行土地流转和村民的自愿参与,我们经过入户走访,我们一共流转了200余亩土地。”
宋庄村的秋葵种植为订单模式,销路稳定,秋葵采摘期为三个月时间,村内60岁老年人进行秋葵采摘,60岁以上老年人则从事较为轻松的分拣工作,宋庄村秋葵种植基地可满足100余人就业。
为了延伸产业链条,当地正在将闲置农机大棚改造为冷库仓储基地,冷库投产后可减少秋葵中转流程,实现就地采摘、就地加工,预计新增就业岗位80余个。
省派第一书记韩文涛:“通过经济作物种植,产业项目帮扶,旨在提高村中老年人的就业和增收,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探索一个老年友好型乡村振兴模式。”
今年4月,东明群英农作物种植联合社在刘楼镇小路店村进行莲藕种植。这片区域地势低洼,每年雨季农作物被淹,粮食减产损失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确定了莲藕种植发展模式。
东明群英农作物种植联合社总经理郝红信:“缓解了土地的资源浪费,提高了产量,我们能够带动周边的群众致富,从我们开始种莲藕,一直到收莲藕,需要用大量人工,目前是120亩莲藕,我们计划下一年再扩大100-200亩之间。把我们的莲藕种成农文旅相融合的模式。”
从宋庄村订单式秋葵、菠菜套种保障老年就业,到小路店村变“水患洼地”为“莲藕宝地”并谋划农文旅融合,这些项目盘活了土地资源,拓宽了农民尤其是老年群体的增收渠道,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为乡村注入了持久发展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