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荆门市召开“提升干部素质 聚力攻坚突破 加快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会上,荆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胡志强详细介绍了荆门市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方面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今年以来,荆门市农业农村局以“三个重点突破”为抓手,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规模特色农业引领乡村经济腾飞
一季度,荆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2.30亿元,同比增长3.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新增1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农业产业活力显著增强。
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荆门市聚焦“六个一”工程(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构建“基地+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冷链流通、科技和金融等配套服务+品牌”全产业链模式。通过规模化建基地、产业化育龙头、精细化强加工、品牌化增效益、推动要素耦合五大举措,打造漳河系列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产值过10亿元的链主企业,并完善县镇村三级冷链物流体系,推动农村寄递物流带动风干鸡、大米、葛粉农产品网售单量突破188.03万件。
“清洁家园”行动绘就乡村新画卷
荆门市以“清洁家园”行动为牵引,推动乡村建设提质增效。通过常态化环境整治,全面消除农村环境卫生死角,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三个全覆盖”。一季度,全市改善8万农村人口供水条件,教联体覆盖96%的义务教育学校,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网点提档升级实现全覆盖。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改造农村公路600公里,新增5G基站125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供电可靠率持续提升。公共服务领域,突出“一老一小”需求,加快推进教联体、医共体、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让乡村生活更便利、更舒适。
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治理的基础。荆门市以“一村一策”增收方案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合作公司,推动多元增收。通过“雁归农谷”工程吸引能人回乡、资金回流,一季度33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制定增收方案,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治理效能方面,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健全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为基层减负赋能。同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确保农村和谐稳定,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