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既是乡村补齐短板、实现振兴的必然需求,也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关键所在,堪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密码。
引导城市资源下乡,赋能乡村振兴强大动力。资源下乡是乡村振兴的强大驱动力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武器,必将带动产业下乡、科技进乡、人才返乡,进而带动人口回流、农业升级、产业聚焦,推动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例如,某地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投资建设大型农业产业园,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搭建城乡资本一体化金融平台,优化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完善城乡金融服务体系,激发城乡金融市场活力,提高城乡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包容性,促进城乡金融的双向流动和融合发展,提高城乡金融的效率,优化金融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实现城乡金融的互利共赢。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铺就乡村振兴新路径。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城乡融合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有效路径。构建高速畅通、覆盖城乡的通信网络,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 平台,发展乡村基础设施与服务终端数字化改造,提高数据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速度,快速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跨越式发展。加强数字经济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生产加工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加快建设数字农机、数字畜牧、数字渔业、数字农服、数字农田、数字果园等应用场景。以数字农机为例,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可实现农机的远程操控和自动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数字果园则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果树的生长环境和果实品质,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
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建设宜居乐业乡村。没有乡村的发展,城镇化就会缺乏根基。当前,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存在一定差距,如农村教育、医疗等资源相对薄弱。因此,应大力发展乡村民生福祉事业,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城乡高质量的社会融合。例如,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和培训,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村卫生院建设,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等。
“以城带乡 以工促农”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的绿色、和谐、宜居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引导城市资源下乡打造美丽乡村,为未来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