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乡村教育事关广大乡村孩子的成长成才,需要优先发展。振兴乡村教育需要立足乡村特点,用好多方资源,激发多元主体助力教育的潜力,形成校际协作、家校协作、高校援助和社会资助等多元主体协作互助的良好教育生态,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为凝聚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发起“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公益行动”,125家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推动行动的顺利开展。在乡村教育方面,以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中国电子学会为代表的实施单位深入农村,充分协调动员各方力量,多元主体协作配合,共同推动优质科教资源触达乡村教育一线,为孩子们播种科学梦想。
相对城市,乡村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且不同地区的乡村发展水平不同,对各类教育资源的需求程度不同。为保障“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公益行动”顺利开展,为各实施地区送去其最需要的科教资源,实施单位深入基层,通过组织科教教育交流座谈会、科普教育论坛等详细了解当地需求。
“我去某地考察时发现,当地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信息教室却比较陈旧,通过与信息技术教师交流得知,机房是十几年前配置的,由于服务器损坏,导致孩子们一直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中国电子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晋在与师生交流中感触很多,也更加明确项目实施的重点方向——“我们作为科技社团,要推动当地主管部门重视到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持续为地区学校提供支持,为农村地区的科学素质教育服务。”
在推进项目开展过程中,地方科协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地方科协始终坚持把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生命线,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及时观察科教服务需求和帮扶意愿,积极与实施单位进行沟通合作;另一方面,作为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地方科协充分发挥科协的人才优势 ,有效对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项目带来的优质资源,争取相关部门、学校及师生的支持,并全程监督资源的实际落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科协主席刘一祖坦言:“我们将把科教资源对接与机器人大赛相结合,让学生们利用中国科教工作者协会送来的资源包学习机器人知识,鼓励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参赛,取得较好成绩,这也让很多老师意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此外,地方学校和教师同样扮演重要角色。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极其关键,是激发青少年科学潜能、厚植科学精神的重要抓手。如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助力科技教育力量薄弱地区的青少年,接触到更丰富、多元的科学内容与科普活动,已成为共识。地方学校和科技教师正积极转变观念,提升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综合能力,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期在创客课程学习等方面为孩子们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自“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启动以来充分发挥全国科协连接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及庞大的组织体系,协调动员多方力量取得一定进展,师生累计受益达5.3万人次。未来,行动还将扎实推进一系列务实管用的行动举措,对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接续努力。